* 不良貸款率反彈已成共識
* 放貸趨謹慎,經濟復蘇愈顯困難
* 大行撥備高令風險可控,中小行難樂觀
路透北京6月6日電---經濟下滑時期,銀行業的不良資產也將如退潮後的裸泳者逐漸暴露出來.
目前看來,中國銀行業告別此前連續多年的不良貸款"雙降"榮景,似乎已成為業內共識.而在經歷了"四萬億"洗禮後,監管層和銀行自身都更加重視資產質量,不能貸和不敢貸的謹慎心理,將導致真實信貸規模增長不足,票據融資充數,令實體經濟復蘇更加困難.
"我們現在壓力很大,尤其是在中長期貸款的發放上慎之又慎,生怕出錯,今年做了不少票據貼現."深圳發展銀行一位客戶經理稱.
融資平臺、房地產、貿易融資,甚至票據貼現,商業銀行的呆壞賬"地雷陣"正在展開.多位銀行業人士預計,今年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大概會有0.2-0.3個百分點的升幅,達到1.1-1.2%,高於年初0.1個百分點的預期.
"現在差不多是最差的時候了,不良規模上升也正常,...原來大家不良率都百分之零點幾,都不正常.在2%左右才比較真實."某股份制銀行高管稱.
全球市值最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上周四稱,基於對今年經濟形勢預判,工行出於審慎考慮,將今年不良貸款率定為1.2%,較去年底有所回升.而此前工行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已連續12年實現"雙降".
中國銀監會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較去年底上升,至4,382億元人民幣,為連續兩個季度反彈;不良貸款率則為0.9%,較2011年底的1%有所下降.
而近期審計署對2010年度工商銀行和中信集團的審計結果顯示,兩家企業的一些分支機構違規發放貸款和辦理票據業務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主要是超期限和向非土地儲備機構發放土地儲備貸款,向手續不全或資本金不足的房地產等項目發放貸款,及違規向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發放貸款,違規辦理無貿易背景的票據貼現業務等.
**風險加大**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