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質監局了解到,今年寧德市的春茶抽檢合格率為100%。作為福建省的茶葉主產區,我市茶葉產量占據全省的三分之一強,由部門、企業、茶農聯手擎起的茶葉質量安全牌已經成為寧德茶產業在市場競爭中的金字招牌。
在1日正式實施的《福建省促進茶產業發展條例》》中,“茶葉安全質量”成為關鍵詞,與此相關的條例有10條之多。對此,市茶業局有關負責人稱,茶葉質量門檻的提高對我市的茶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據統計,我市現有茶園面積近90萬畝,茶葉產量6.13萬噸,兩項數據均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左右,位居全國產業主產區前茅。為打好寧德茶葉質量安全牌,讓消費者喝上放心茶,市政府曾下達《關于建立茶葉質量安全長效監管機制的實施意見》,對市縣鄉各級政府和涉茶部門的工商、衛生、質監、茶葉、供銷等單位以及生產企業、茶農都提出了明確的職責和追究制度。
然而茶葉部門在早期的茶葉質量監管中曾遇到不少難題,市茶業局副局長田洪武表示:“我市的茶葉種植戶除了企業、合作社,還有一大部分是散布在各縣市的茶農,種植戶構成的復雜性不利于我們全面開展監管工作。”
經過幾番摸索后,市茶葉局決定從企業入手,通過與龍頭茶企簽訂安全責任狀,要求企業在種植過程中實行統一用藥、統一加工、統一管理,并以此帶動茶葉合作社、茶農的規范化種植。這種“以點帶面”的監管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近幾年全市茶葉“農殘”抽檢合格率均位居全省前列。
此外,茶葉部門把每年的三月份確定為“放心茶工程宣傳月”,組織茶技人員深入基層、進村入戶開展多形式的茶葉質量安全宣傳活動,每年舉辦無公害茶葉生產、現代茶園建設培訓班40期以上。在推廣茶葉質量安全生產技術的同時,從源頭上控制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目前,這項活動已經成為我市茶葉安全生產常態化管理措施之一。
源頭監管、生產監控扼住了“毒茶”的滋生源頭,市場抽檢則使防護網更加嚴密。市質監部門每年都會在春、夏、秋三季開展全市范圍的茶葉質量抽檢活動,通過對茶農的宣傳培訓、農藥市場的監管、生產企業的監控和產品的抽檢等措施,確保茶葉質量安全。記者從市質監局了解到,在今年春茶抽檢的190批次中,合格率為100%。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