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沙鎮堂坡楊梅基地,果農正在仔細查看楊梅樹苗。周順利攝
紅網長沙縣站6月4日報道:(分站記者周順利)本只是作為保證基地上楊梅品質的一個“副業”,如今卻成了增收的重要渠道。在最初到安沙鎮開辟楊梅園時,果農朱武海怎么也不會想到,這些原本用來擴大楊梅種植規模而培育出來的楊梅樹苗,如今卻成了掙錢的“香餑餑”。據他介紹,光去年一年,他就賣出了上10萬株楊梅樹苗,收入達到40多萬元。
5月31日,記者來到了位于該鎮和平村的堂坡楊梅基地,只見眼前一棵棵楊梅樹上已經掛滿了果實。“這些都是我們基地的優良品種,預計到6月底,楊梅就可以成熟。”朱武海笑著說,他不僅是賣果子而且還賣樹苗,而這些高大的楊梅樹就是他培育優質楊梅樹苗的母樹。
穿過前面掛滿了果實的楊梅樹林,一大片一米多高的楊梅樹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基地上。“這些是經過了二次嫁接以后的楊梅樹苗,只需2—3年即可掛果。”朱武海告訴記者,楊梅樹不能折枝扦插成活,只能通過野生的種子發芽,長出樹苗后,經過一段時間先進行第一次嫁接,再經過近一年時間以后進行第二次嫁接。“這一塊是幼苗的培育基地,一畝能培育3—4萬株。”朱武海指著坡下面一塊平整的土地告訴記者,在生長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必須進行移栽和嫁接,經過兩次嫁接以后,一般每畝為一萬株左右。
“現在育苗基地的面積有30多畝,總共有40多萬株大小楊梅樹苗。”朱武海說,經過幾年的摸索,這些苗子的成活率達到了85%以上,最保守的估計,目前基地里的苗子價值也應該達到100萬元了。據他介紹,剛開始育苗的時候,主要還是為了保證自己基地楊梅樹品種的優良,后來看到楊梅樹苗的需求特別大,就開始進行規模化培育了。“去年光賣楊梅樹苗,收入就達到了40多萬元咧。”朱武海高興地說,去年自己在白沙鎮新建了兩個基地,總面積達1000多畝,這也移栽了很大一部分苗子。
“根本上不愁銷路,關鍵還是苗子少了。”朱武海告訴記者,今年剛開年不久,就已經有不少人向他要苗子了,但目前楊樹苗的供應量還是不足。“今年打算再擴大規模,將楊梅樹苗的培育進一步做大做強。”朱武海說,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自己新擴基地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增加不少的收入。
作者:周順利
來源:紅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