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認監委發布公告,自7月1日起,修訂后的《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開始實行,國內生產的所有有機產品將統一使用國家認監委認可的新標志。有機產品的銷售必須要設立專柜,產品證書要現場擺放,產品最小包裝上增加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和唯一編碼,建立一品一碼,并可追溯。
有機蔬菜將都有“身份證”
包裝精美的“有機蔬菜”價格偏高。以黃瓜和茄子為例,普通的黃瓜一斤賣一塊錢,而“有機黃瓜”賣到了七塊多錢,普通的茄子每斤一塊五,“有機茄子”每斤將近八塊錢。
在山東省德州城區的某生態農產品銷售店,也有一些價格較高的蔬菜出售。比如,黃瓜每斤在四元錢左右。據售貨員介紹,他們所售蔬菜是無公害蔬菜,但并非“有機蔬菜”,“有機蔬菜的價格會更高一些。”
記者采訪發現,有不少人說不出“有機蔬菜”、“綠色蔬菜”和“無公害蔬菜”三者有何區別。但有機蔬菜有了“身份證”,居民就很容易辨別了。
德州市目前有22家有機認證蔬菜企業
據德州市農業局工作人員介紹,無公害蔬菜是保證蔬菜安全的一個最起碼的起點級別,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質(如農藥殘留、重金屬、亞硝酸鹽等)的含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綠色蔬菜的要求更嚴格一些;而有機蔬菜要求最為嚴格,不能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不能使用轉基因技術等,甚至對于對于土壤、水和空氣都有著嚴格的檢測標準。“從生產難度上講,生產有機蔬菜難度最大,所以價格較高。”工作人員說。
截至5月11日,德州市共有44家經過認證的有機農產品加工企業,其中22家從事有機蔬菜種植與加工,以種植韭菜、西葫、黃瓜、土豆居多。這些經過認證的企業,在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中均可查詢到。
新政促進德州市有機市場規范發展
據德州市農業局工作人員介紹,今后德州市將重點推進有機農業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對于企業而言,新政無疑也是個利好。
以德州市某菌類種植企業為例,該企業自2009年起實行有機生產操作,并于今年通過了有機認證,其產品成為了市場上的“香餑餑”,價格飆升十幾倍,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利潤。
據了解,到2015年,德州市將建立健全有機農業生產技術服務體系和產品質量管理體系,發展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3萬畝,新增認證有機農產品108個。“除了政策支持和財政扶持外,我們也將加強監管,對不合格農產品堅決清理出市場,對假冒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一律取締。”德州市農業局工作人員說。
來源:德州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