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走到世界各地,都能吃到忠縣產的柑橘、喝到忠縣產的橙汁,那該有多好!對于曾經的忠縣而言,那只是一個“夢”。重慶市直轄初期,忠縣柑橘產量有限,一年只有5-6千噸,無法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
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忠縣建成27萬畝高標準柑橘果園,總產量達26萬噸,擁有苗圃、基地果園和加工廠的資源鏈,實現(xiàn)“從一粒種子到一杯橙汁”產加銷一體化的生產鏈,不僅產品暢銷東亞、中東、歐美,而且創(chuàng)建橘城旅游品牌,逐漸實現(xiàn)柑橘品牌國際化。
農民靠柑橘“吃飯” 年入10萬元
家住忠縣涂井鄉(xiāng)友誼村9組的馬和理,今年53歲,對于忠縣柑橘的成長,他既是見證者,也參與其中。12年前,他響應政府的引導,改種菜種糧為栽植柑橘,全家9.5畝山地逐漸成了柑橘林,由于柑橘有專門公司收購,銷路不愁,收入比較穩(wěn)定。
“栽植柑橘,一般三年后開始投產,一直以來,收入都不錯。今年的柑橘收入,總計達到3萬多元,純收入2萬多元。”馬和理說,這種收入,與普通農作物相比,已經相當可觀。
讓馬和理受益的不僅于此,柑橘屬季節(jié)性作物,平常耗費的精力較少,而且栽植難度并不大,他平常還可以到縣城去打工,就算遇到技術難題,也可以找專業(yè)人員免費幫忙。
隨著當?shù)匾劳腥f畝柑橘果園建立起的“三峽橘海”景區(qū)名氣漸漲,兩年前,馬和理又毅然投入10多萬,將他家的小樓翻新改建成“農家樂”。
“今年我家的農家樂收入預計能夠達到7萬多元,加上柑橘銷售和打工收入,總收入可以達到10萬元。”馬和理說,他家的農家樂可以接納20多人,距縣城約30分鐘車程,柑橘節(jié)的時候,采摘果子體驗者絡繹不絕,平常橘海參觀者也不少,尤其受到忠縣縣城老百姓的歡迎。
產業(yè)鏈條完善 帶動20多萬人增收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