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的草莓貼著商標和防偽標簽論個賣,每個草莓能賣到3塊多,價錢是普通草莓的好幾倍!”河北臨城縣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民楊貴海說。如今,臨城縣農民培育出的草莓在銷售時,不再論斤賣,而是貼上自己的商標和防偽標簽論“個”賣,最貴時每個草莓賣到了10元,銷售旺季產品供不應求。
臨城縣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該縣發展特色草莓種植已有3年的時間,黑城鄉喬家莊王俊杰是村里第一個標準化種植無公害草莓的農民,也是縣里最早辦起草莓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發起人之一。
“我們建起標準化溫室大棚,冬天大棚里裝暖氣,是為了培育高品質的草莓。”正在采摘草莓的王俊杰說,這種草莓完全達到了無公害綠色標準并得到了認證,種植草莓時不施尿素等化肥,用的都是上等的有機肥和生物菌肥,澆灌時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牛奶澆灌,還用適量的芝麻醬作為肥料進行施肥。春節前,和雞蛋一樣大小的草莓,市場價每個能賣到10元,供不應求,銷售淡季,也能賣到3元一個。每個大棚年收入5萬多元。
為了讓人們吃到正宗的臨城草莓,該縣農民在市場銷售的草莓每個包裝盒上都貼有自己品牌的商標和生產地址,包裝盒上還貼有“無公害農產品”防偽標簽,消費者刮開涂層,可進行防偽密碼短信查詢真偽。(趙英麗、王永周)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