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市場上價格水漲船高的是大蒜和雞蛋,但與之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土豆價格的“水降船低”。日前,泗水縣濟河街道魯舒村的土豆種植大戶趙文革哭喪著臉告訴記者,他種植的15畝土豆賠大了,“前天,我以每斤0.4元的價格賣出了今年收獲的2.7萬余斤土豆,除去5%的‘雜’后,合計收入 10400元。”他種的是早大白土豆,今年每畝賠了1325元,荷蘭15土豆基本上不賠不賺,一年下來,不光白干還賠了許多,真是內傷啊!
成本:每畝地2000元左右
趙文革給記者算了一筆成本賬:他家每畝地所需的土豆種子數量為360斤至400斤,每斤1.2元,共計480元;種地所須雇勞動力的成本是每天每畝100元;每畝地最少使用4袋復合肥,每袋170元,共計680元。另外,還要兩袋豆粕和雞糞的混合料,每袋65元,共計130元;每畝地使用的豆餅是100元;農藥每畝20元;地膜每畝90元;生長期時需要澆水6到10次,每次40元左右;收獲時要花錢雇機械進行收獲,每畝70元。除去個人人工工資和地租不算,每畝土豆的成本價格為2000元左右。
賠本:一畝地賠了1325元
趙文革種的是早大白和荷蘭15這兩種類型的土豆。其中,早大白每畝的產量是3000斤到4000斤,其中,3兩以上的土豆1500斤,每斤賣 0.4元;3兩以下的土豆則是每斤0.05元,平均下來,一畝地只能收益694元,凈賠1325元;每畝荷蘭15土豆的產量在4000斤到5000斤,3 兩以上的土豆3500斤,每斤賣0.55元;3兩以下、2兩以上的每斤0.05元,每畝收益1925元,剛剛夠本。
他認為,導致土豆價格如此低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一開始的種植價格就偏低,最初每斤在1.4元到1.7元,后期跌到了每斤0.2元,基本上種植戶都是全賠;二是氣候溫差大,導致很多土豆開裂,降低了品質,賣不出好價錢;三是受周邊縣市區土豆價格的影響,沒能抬高價格,“周邊的臨沂、滕州地區的土豆價格也不高,泗水縣的土豆又不具有品牌效應,不具有市場競爭力。”
收購:每斤較往年降低0.2元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