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手段的重要一環就是盡快推出土豆期貨,使期貨市場更貼近土豆產業的各個環節,使產業鏈相關各方鎖定收益,規避風險,進而推動土豆產業的健康發展。
土豆是一年生草本塊莖植物,也被稱為馬鈴薯、洋芋、藩芋、山藥蛋、荷蘭薯。土豆原產南美洲的安第斯山,16世紀傳到歐洲,17世紀由荷蘭人帶到我國臺灣,在我國已有400年的栽培歷史。土豆按皮色分為白皮、黃皮、紅皮和紫皮等品種;按薯形分為圓形、偏圓形、卵圓形和橢圓形等品種;在栽培上常依塊莖成熟期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等品種。
土豆是重要的糧菜兼用和工業原料作物,由于耐旱、耐脊薄、高產穩產、適應性廣、營養成分全和產業鏈長,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視。目前主要種植土豆的國家有148個,種植總面積達1838萬公頃,總產量近3億噸。近年來,我國政府把土豆作為國家糧食安全和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產業,在全國各地,特別是西部地區大面積推廣。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種薯、商品薯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土豆種植面積已擴大到 8000萬畝左右,總產量達8000多萬噸,約占世界總產量的26%左右。
世界土豆種植、消費和加工現狀
世界土豆面積分布的最大特點是以歐、亞兩洲種植為主,中國、俄羅斯、烏克蘭、印度四大生產國的種植面積約占世界的一半。近幾十年來,世界土豆種植面積一直保持在2000萬公頃(3億畝)上下,近年略有下降。在全球土豆生產中,波蘭種植面積占世界總種植面積的十分之一,達210萬公頃,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12%。僅有3600多萬人口的波蘭平均年產土豆4000萬噸,人均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在加工利用方面,目前世界土豆加工平均水平約占總產量的4%。發達國家土豆加工品占比較高,如荷蘭加工品約占47%,法國占39.0%。美國是土豆加工大國,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數據,美國土豆加工比例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達到60%。我國的加工比例為8%,雖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遠遠低于發達國家。
目前,世界土豆的加工利用逐漸轉移至淀粉生產,年產量達600多萬噸,歐盟國家產量最大,亞洲則是土豆淀粉國際市場的重要銷售地區。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