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8點,兩輛中巴車滿載乘客從陽宗鎮沿山路蜿蜒駛向最高海拔2820米的梁王山頂。車里沒有觀光客。透過車窗向外張望的是一張張樸實農民的臉。握著鋤頭,抱著塑料薄膜,對于家住陽宗鎮的農戶李玉春來說,乘車到山頂“上班”,是農閑季節的常事……
車是飲馬池村與鄰近兩個村子村民共同包下的,為的是方便雇“鎮里人”到山上“上班”。飲馬池,這個位于高寒山區的村子為何每天需要幾十甚至上百“鎮里人”來上什么“班”?隨中巴車到達山頂,很快就看到了答案——成片的蔬菜基地、整齊的花卉大棚。這就是飲馬池村10年前只能解決溫飽,如今卻包車請來“鎮上人”打工的緣由。
拖拉機翻著成片的山地,李玉春和其他幾位農戶忙著施肥,覆蓋塑料膜。他告訴記者,他們鎮上的農戶利用農閑時間到飲馬池村打工,每天的收入是50—60元,早出晚歸有車接送,比去城里打工路途近,收入也不低,所以很多鎮上人都愿意來山上打工。
“人家農閑我不閑,山區種地掙大錢。”飲馬池村委會的老書記李開甜邊下地親手覆蓋塑料薄膜,邊介紹著情況:“現在種下的就是飲馬池村頂有名氣的白花菜。這個花菜你們昆明人是吃不到的,都是國際訂單,每季成熟后就銷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p>
這白花菜好在哪里?能銷到國際市場。李開甜如數家珍:“第一,純綠色食品,不施化肥;第二,質量嚴格把關控制,每顆都是標準的7-8兩,這個大小的白花菜口感最好,脆甜?!卑蠢铋_甜的說法,高山蔬菜品質優良。因高山地區晝夜溫差大,利于蔬菜作物養分的積累,所以高山蔬菜商品性好,營養豐富,可溶性固形物高。另外,高山空氣、土壤和水質無污染,高山地區為蔬菜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病蟲害較少。因此,這種白花菜只有梁王山上種出來的最好,適應冷涼的氣候和山地土壤,是典型的高山蔬菜。在山下壩區長出來的口感就不一樣了。而且山上氣候特別,每年看雨水情況能種植四五發,別的地方農閑了,這里還可以再種一發。
一年四五發的高山蔬菜種植并不是飲馬池和附近幾個山區村子的全部致富秘籍。這里還有一“寶”,同樣大受國際市場歡迎,而且特別適應梁王山的冷涼氣候。它就是飲馬池村種植有1000多畝大棚的高山百合。
來源:三農直通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