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負責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為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設定了新的上限標準,今后每公斤液態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過0.15毫克。該標準要求遠遠嚴于目前國內標準每公斤1毫克(嬰兒配方食品)及2.5毫克(其他食品)的限量規定。
要求遠高于我國家標準
世衛組織專家表示,三聚氰胺含量上限制標準是指食品中三聚氰胺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含量,而非人為添加的含量。制定三聚氰胺含量上限標準,有助于各國區別食品中無法避免且對健康無礙的三聚氰胺含量與蓄意添加三聚氰胺的行為。
“我國現行的國家標準要求程度要遠低于最新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公布的標準。”北京東方艾格咨詢公司乳業分析師陳連芳表示。
據了解,衛生部、農業部等五部門于2011年4月聯合發布公告,制定我國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具體規定為嬰兒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高于上述限量的食品一律不得銷售。
三聚氰胺是一種有機化學物質,此前乳業曾發生不法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質含量的事件。2008年爆發的“三聚氰胺事件”一度給我國的乳品行業帶來沉重打擊。
業內專家指出,我國現行國家標準是參照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兩年前的規定而制定的。兩年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曾設定每公斤用于制造奶粉的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最多不得超過1毫克,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過每公斤2.5毫克。
新的世界標準或許會倒逼國內現行國家標準的“升級換代”。陳連芳指出,無論國家標準還是世界標準都是不斷進步的,衛生部和國家質檢總局也曾表示,標準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升級。“我國乳品行業發展水平及歷史要遠遠落后于歐美國家,和歐美的國家標準也差了一截,此次國際新標準的出臺也在督促國內乳品企業調整參考標準,尤其一些大的乳品企業要走國際化道路,必須結合國際標準進行調整。”
專家稱對行業無重大影響
陳連芳稱,在現行國家標準調整之前,國內乳品企業仍可參照國標進行生產,但若想產品在國際市場被認可的話,必須向國際標準看齊,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導致企業檢測成本增加,但對企業及行業未來發展有利,標準的變化也會倒逼乳品行業的整合。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