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企的蔬菜價格頻頻刺激百姓承受底線之時,南京、成都、海口等城市出現了不少提供新鮮、低價蔬菜的平價菜店。
記者調查了解,正在運營的平價菜店中,多數都在賠本賺吆喝,覆蓋面小、供應不足、經營成本太高等問題讓這種新的經營模式步履維艱。如何讓這種調節市場價格的“應急方式”成為穩價惠民的長期措施?近日,記者就平價菜店的發展狀況展開調查。
少數人的福利
自去年10月海口第一家平價菜店開業以來,這一經營模式在海口一時風生水起,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冒出十余家,而且多家運營商稱要在近幾個月增開數十家門店。
2011年10月海南羅牛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辦海口第一家平價菜店以來,海口目前已有羅牛山、海南中平聯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海口騎樓小吃街等多家企業投資運營的連鎖平價菜店19家。
海南中平聯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裁胡建忠向記者表示,平價菜店運營商都有專供的蔬菜基地,可以實現產銷結合,提供新鮮、低價的蔬菜,把流通環節的利潤讓出一部分給消費者,價格比普通農貿市場便宜5%-10%,部分蔬菜價格比農貿市場便宜30%。
記者在位于海口市五指山路的一家平價菜店看到,大部分家常菜比附近市場便宜。當日在市場上賣10元一斤的大蔥,這里只要7元錢。上午十點左右,前來買菜的市民還是絡繹不絕。據店里負責人鄭品麗介紹,物價局根據菜市場的銷售價格給平價菜店提供指導價,一般比市場平均價便宜10%左右。農業部門還對平價菜店內的蔬菜進行專門抽檢,以保證市民在這里買到的菜不僅便宜,而且放心。
然而,相對于海口市近100萬的城鎮人口,19家平價店只能是少數人的福利。
雖然平價菜店有著迅速擴張的計劃,但是門店的蔬菜供應量仍難解市場需求之渴。據業內人士透露,海口市每天蔬菜銷售量為1200噸,受門店規模和供應渠道限制,平價菜店銷售的蔬菜不到40噸,對老百姓菜籃子的影響微乎其微。
多數平價菜店賠本賺吆喝
面對市民旺盛的需求,很多開業時被寄予厚望的平價菜店卻在眾目睽睽之下陷入經營困境,南京首家平價菜店表示自己“不賺不虧”勉強維持,海口的眾多平價菜店更是在賠本賺吆喝。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