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米種植面積繼續大幅增加,國內庫存重新建立,而消費的整體放緩可能導致玉米結束長期大牛市,進入小波動率周期時代。與玉米的牛市終點站相反,小麥在經歷漫長冬季之后,有望逐步走出熊市,迎來慢牛。早秈稻品種下游工業消費比例逐年提高,為該品種的持續牛市行情增添了砝碼。隨著玉米供需關系轉為寬松,谷物市場整體進入去庫存化周期,難以走出單邊大行情。
近期,新湖期貨對東北產區春播情況和南方銷區養殖業消費情況進行了廣泛的實地考察,并對華北黃淮小麥產區進行了估產和流通的實地調研。從考察中了解到,今年玉米種植面積繼續大幅增加,國內庫存重新建立。而小麥雖然遭受較大減產,但國有庫存仍然偏高。這樣,隨著玉米供需關系轉為寬松,谷物市場整體進入去庫存化周期,難出單邊大行情。
玉米供需劇變“大牛市”或轉為“小波動”
今年玉米供需結構同時發生巨變,供應由原來單一的國內產量供給的自給自足形勢變為“產量+進口+替代”三方面供給。而消費方面,深加工消費隨著產能的過剩已經過了最快增長期,加工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預期將開始下降,而養殖業擴張速度預期也達到巔峰狀態。消費的整體放緩可能導致玉米結束長期大牛市,而進入小波動率時代。
進口推動供應過剩
根據新湖期貨的持續考察和跟蹤估測,由于連續數年大豆收益低于玉米,特別是去年該情況走向極端,農民再次大規模棄種大豆。玉米在大豆和雜糧的面積減少中獲得了更多耕地,水田也在增加,但趨勢明顯放緩。預計2012年國內玉米可能獲得2000萬~2300萬畝新增面積。如果按照500公斤/畝的單產計算,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獲得持平于前兩年的高產前提下,玉米可以獲得1000萬~1150萬噸增產。如果實現,這也將是連續三年增產超千萬噸。今年春播期間,東北偏低溫,使播種相對較晚,而6月份華北夏收玉米種植地區偏旱,但此類天氣均影響有限,原因是坐水種植習慣以及中早熟品種的普及,以及苗期生長在玉米產量形成中的影響權重較為有限。需要關注的是7月中下旬起東北是否會有持續陰雨天氣從而造成揚花授粉的不正常。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