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的我國,2011年財政收入突破10萬億元大關。現在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時候了。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了全社會的共識。但是,從實踐來看,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普遍存在規劃落后,帶來一系列問題。無序建設 浪費嚴重
廣袤的農村,住居著數以億計的人口。逐漸富裕起來的廣大農民,將改善住房條件作為首選目標無可厚非。但是,現在大多數地方的農民建房是在無序中進行的。
單門獨院,住住分散。為了追求舒適、寧靜的住住環境,現在不少農民建房選擇單門獨院。這種建筑方式帶來的結果,是住住的分散。
獨家獨棟,互不相連。與幾千年的建筑風格不同,現在農民建房也講究樓房式的建筑特色。有兩層的,三層的,甚至還有五六層樓。不僅如此,這些農民建房時大都是獨家獨棟,與他人互不相連。
互相攀比,浪費嚴重。在城鎮化、工業化背景下,現在住住在農村的主要是老人、婦女和兒童。有一定文化程度、一定技能水平的青壯年,在外出打工之后,基本上就留在了城市。農村現有的住房稍加改造,就可以住住。但是,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負面影響,農村住房的攀比之風日益濃厚。不僅樓房越建越高,而且裝飾也越來越豪華,開支越來越大。其實,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行為。
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將分散住住的農民聚集在一起,組成新型的社區。分散建房、獨家獨棟建房、奢華建房將來都將被拆除。從表面看,這些問題是農民的問題。但從實質上看,是政府規劃落后于農村社會發展的問題。沒有完整的規劃,農民建房只能在無序中進行,從而導致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擴大建設 占用耕地
在劃定的宅基地上建房,是國家賦予農民建房的基本權利。可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農民建房有擴大的趨勢。
宅基地變相擴大。有些農民雖然在宅基地上建房,但是,大多有擴大宅基地范圍的問題。一方面是出于生產、生活的需要,配套設施需要擴大宅基地面積;另一方面基層干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無形之中助長了不良之風氣。
兩處建房。隨著農村人口流動范圍的擴大,有些農民在一處有住房,但到了另一處又建住房;有些農民在別的農民離開農村后,買下其住房,也成為擁有兩處住房。
來源:中國糧油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