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2%。其中,城市上漲2.2%,農村上漲2.0%;食品價格上漲3.8%,非食品價格上漲1.4%;消費品價格上漲2.3%,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9%。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3.3%。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huán)比下降0.6%。其中,城市下降0.6%,農村下降0.5%;食品價格下降1.6%,非食品價格持平(漲跌幅度為0);消費品價格下降0.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3%。
自去年7月份以來,伴著我國cpi由6.4%一路下跌到今年6月的2.2%,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經濟形勢低迷、復雜的局面。
或許,我們所看到的數據還只是冰山一角。
2008年夏天,一些糧食企業(yè)不理性搶購早稻,一度沾沾自喜一番。但到了當年年底時,隨著金融危機的愈來愈烈,其中一半以上的企業(yè)不得不停產或者半停產,有的虧損高達數百萬元。
沉痛的教訓仿佛仍在身邊,然而總有些人“好了傷疤忘了痛”。
那么,類似2008年的經濟形勢局面會出現嗎?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一組材料:
一、今年以來,歐債危機從希臘向西班牙等大國蔓延,發(fā)達經濟體增長乏力,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回落,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歐元區(qū)大部分國家同時深陷債務與景氣“雙重危機”境地。美國失業(yè)率出現反彈,消費者信心下降,經濟復蘇動力不足。新興經濟體面臨結構調整壓力,經濟減速超過預期。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huán)境使得我國經濟下行風險加大。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外圍環(huán)境依然嚴峻。
二、受近幾年來進行的匯率大戰(zhàn)影響,人民幣升值使中國的產品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幅上升,中國出口競爭力逐漸失去,高端就業(yè)崗位回流到美國,低端就業(yè)轉移到東南亞。成本大戰(zhàn)導致中國進口持續(xù)飛增,2011年石油進口消耗的美元激增了45.3%;貿易大戰(zhàn)導致中國從光伏到輪胎的每一種快速增長的出口產品有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是,歐美同時發(fā)生了全球性的危機,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它們在消費緊縮的同時,還嚴格限制中國出口。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