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正值夏糧收購入庫的關鍵時期,位于河南蘭考的某大型民營糧庫卻大門緊閉,偌大的糧庫大院空空蕩蕩。
糧庫值班工作人員劉某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由于中儲糧今年沒有把我們民營糧庫列入托市糧收購點,因此從夏糧收獲到現在,我們一粒糧食也沒有收到。”
事實上,不僅在蘭考,《華夏時報》記者調查還發現,河南范圍內為數不少的民營糧食收購企業都沒有啟動糧食收購。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籌備中的河南民營糧油收儲協會負責人孫某告訴本報記者,是因為本該被納入托市收購的一些大型民營糧庫今年被“一刀切”排除在外,而一些本來沖著國家代收代儲政策建立的民營糧庫,由于缺少資金和擔心市場風險,只能在本該繁忙的季節,呈現出不合時宜的冷清。
而今年托市收購網點的減少,更是直接造成了農民賣糧難。
民營糧庫的奔走
“我們這個企業總共庫容15萬噸,是個超大糧庫,前段時間全部騰出庫容等待收購托市糧,可沒想到相關部門卻把我們拒之門外。”前述蘭考糧庫的企業負責人無奈地說。不過,今年在河南無奈的遠不止他一人。
6月18日,河南省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后,首批啟動托市庫點984個,有效倉容1560萬噸。與往年不同的是,首批啟動托市庫點中不見了民營糧庫的身影,這引起了河南眾多民營糧庫的強烈反對。為此,一部分民營糧庫籌備了河南民營糧油收儲協會。
參與協會籌備工作的金粒麥業經理寇復兵告訴本報記者,在河南省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之前,河南74家民營糧食企業在糧食局備案,中儲糧河南分公司按照今年托市收購資格“十條標準”,經數次考核驗收成為2012年托市收購合格庫點。
“5月下旬夏糧上市后,我們經過中儲糧驗收合格的庫點等著空倉收糧,準備按國家托市政策入市收購,但到了6月21日我們才從側面獲悉,今年不但取消了我們的資格,還不讓我們收購了,這耽誤了我們自主經營入市的最佳時機。”寇復兵說。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