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時期,我們養豬場每天虧損上萬元!生豬收購價格從年初的每擔(50公斤)800多元一路下滑,現在只有600來元了。可是飼料價格、人工成本卻呼呼往上漲。”7月16日,金壇市一家萬頭豬場負責人致電記者,交談中充滿了焦慮,“國內生豬價格已經這么低,多數養殖戶處在虧損狀態,我就搞不懂為什么還要進口豬肉?”
生豬價格走低,跟夏季消費萎縮密不可分,也與進口豬肉沖擊市場有關系。他說,去年夏天,生豬收購價格是每擔820元,“進入秋天價格一路上行,最高達到960元一擔。那時候很多人說一頭豬拉高了cpi,于是不少地方開始進口豬肉,這一來,一下子就把價格砸下來了。”他坦言,每擔900多元的價格的確偏高,正常應該在780元左右,這個價位是養殖戶能夠獲得正常利潤的區間。“可是現在跌到這個份上,進口卻還在增加,究竟是為什么呢?”
常州凌家塘農貿市場證實了這位養豬大戶的話。資料顯示,去年7月中旬,該市場生鮮白條豬肉批發價為每公斤27元左右,冷鮮白條豬肉每公斤25.8元。而今年7月18日的批發價則分別為每公斤20元和18.60元,相比去年同期,價格降幅很大。不過,令人詫異的是,零售市場的豬肉價格依然比較堅挺。7月18日,南京上海路副食品中心市場一位賣肉的攤主告訴記者,五花肉每公斤28元,小排每公斤29元,大排每公斤30元。“這可能與農副產品價格傳導較慢有關,但即使從零售終端目前這個價格來看,確實也是偏低的。”該市場辦公室鄒主任告訴記者。
養殖戶抱怨進口豬肉沖擊市場,究竟是不是事實?記者聯系到由中科易恒現代農牧信息技術研究院主辦的“搜豬網”,網站工作人員回答道,進口豬肉對國內市場的影響肯定是存在的。“最近的進口數據目前沒有公布,但是,估計進口量還在增加。去年,由于國內豬肉價格走高,洋豬肉大舉搶灘中國市場,進口來源國主要集中在美國、丹麥和加拿大,其中美國豬肉的進口量及進口額漲幅均超過700%。”
來源:新華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