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長久之患考驗中國糧食安全
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女性化、業余化的局面下,一方面糧食自給率下降,一方面非農部門對農業部門的擠壓,糧食生產挑戰艱巨。
文/程偉力國家信息中心
我國“十一五”糧食產量和增速目標均超額完成,《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也于去年提前實現,但糧食自給率遠遠低于規劃目標。今年1至4月,糧食進口增長43.3%,糧食安全問題凸顯。展望未來,我國糧食消費需求仍將快速增加,但生產受到諸多限制,利用國際市場調劑的空間亦非常有限。
因此,我國需要加大農業科研投入力度,盡快扭轉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女性化、業余化局面,并促進農業對外投資,突破土地和資源供給瓶頸,強化管理,充分挖掘潛力,增強我國糧食自給能力。
供需面臨突出問題
我國糧食產量規劃目標不斷提前完成,但自給率大幅下降。
2007年6月頒布的《全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目標是,糧食產量年均增長0.65%,201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5億噸以上。事實上,當年我國糧食產量就超過了5億噸,“十一五”糧食產量年均增速為2.46%,產量目標提前完成,增速目標遠超預期。
2009年11月,我國又頒布了《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其主要規劃目標是,202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5.5億噸。現實情況是,2011年我國糧食產量就達到5.7億噸,產量目標提前九年實現,糧食生產似乎已高枕無憂。
但是,我國糧食自給率卻逐年下滑,2010年已低于90%,遠遠低于2008年11月《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的規劃目標,即我國糧食自給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稻谷、小麥和玉米為100%。
在中央政府強有力的政策干預之下,2011年糧食增產4.5%,自給率也略有提高。但從今年前4個月的海關統計數據來看,我國糧食進口2599萬噸,同比增長43.3%,按此進度全年糧食進口大約7800萬噸,糧食自給率將再度下降到90%以下,我國糧食安全面臨嚴峻的挑戰。
大豆對外依存度過高的負面影響凸顯,玉米和小麥存在步大豆后塵的風險。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