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季到來,一頭大汗的時候灌上幾口冰涼的飲料令人大呼過癮,而其中,口味清新、在市民眼中是健康飲品的茶飲料格外受寵。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不少“茶飲料”配料表中的標注卻很少看到“茶的成分含量”,一瓶茶飲料里究竟含有多少茶不免讓人生疑。營養專家表示,商業茶飲料與我們自己用開水沖泡的茶水有所不同,茶飲料并不能代替茶。
不少市民把茶飲料代替茶來喝,可茶飲料能含多少茶成分?記者在馬欄廣場附近一家超市里隨手拿起幾瓶不同口味的茶飲料,在仔細查看配料表后發現,大多數茶飲料的茶成分含量是個“謎”:一種紅茶飲料的配料表上,標注的成分為水、白砂糖、紅茶粉和食品添加劑等,而對于茶所占的比例,廠家并沒有明確標注;在另一種鐵觀音茶飲料中,配料表中雖標注了含有鐵觀音茶葉和鐵觀音濃縮液,也并沒有提及具體的成分含量……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多家超市,在多種茶飲料的配料表中,只是標出了所含營養成分,大多沒有提及茶的具體含量,而銷售人員對于茶成分含量也多是“不清楚”。
高級營養師宋新介紹,茶水中最核心的物質應該是茶多酚的含量,茶多酚有保護機體細胞免受侵害等功效。據了解,我國2008年出臺實施了《茶飲料》國家標準,其中涉及到原料、品名和成分含量的相關規定。在此標準中,將茶飲料分為“茶飲料(茶湯)”、“調味茶飲料”、“復(混)合茶飲料”等。標準規定,茶湯型飲料里,綠茶、烏龍茶的茶多酚含量,分別不得低于500毫克/公斤和400毫克/公斤;花茶、紅茶和其他茶飲料里,茶多酚含量至少要有300毫克/公斤。如沒有達到上述標準,則只能被歸為“茶味飲料”。不過,該標準并未要求必須在產品包裝上明示含量,所以大多的廠家也就“偷懶”了。
同時,記者采訪發現,大多數消費者并不關注茶多酚的含量。“一般喜歡喝什么口味的就買什么,也沒有關注配料表的習慣,再說了,什么茶葉、茶粉、茶濃縮液的,也看不明白。”一位正在選購茶飲料的市民這樣說。
宋新介紹,夏季喝茶的確能達到消暑的效果,但泡的茶和商業茶飲料是有所不同的。“茶飲料經過工業化生產,加入了一些糖和各種食品添加劑,因此只能作為調節口味的休閑飲品,不宜代替茶。”他說,而用開水泡茶,不僅能消暑,而且茶葉中含有的有益天然維生素、礦物質,喝后對人體有益。宋新提醒,購買茶飲料最好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選擇有qs標志的產品。消費者應注意產品的標簽標志,查看上面的配料表、產品標準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飲用時觀察有無肉眼可見的外來雜質,但允許稍有沉淀。此外,茶飲料在開啟后,其中的糖分、脂肪、蛋白質等物質會和空氣中的微生物接觸后發酵產生酸性物質,發酵后茶飲料的口感不僅會大打折扣,長時間放置還會出現變質。因此,消費者應注意產品上面標注的開蓋后“最佳飲用時間”。一般來說,此類飲品開蓋后的最佳飲用時間為5小時以內,如果不能飲完,應放置冰箱內低溫保存。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