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以來,北方大部地區、江淮流域和華南地區先后出現多次強降雨天氣過程。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專家分析,降雨有效補充了北方地區土壤水分和水庫蓄水,緩解了6月中旬黃淮夏播區大范圍干旱,減小了東北地區發生夏伏旱的幾率,對秋糧作物正常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極為有利。但降雨也造成局部地區農田積水、在田農作物受淹,部分畜禽圈舍和魚塘受損,給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正常生長和畜牧、漁業生產帶來一定影響。
農業部高度重視近期局部地區的洪澇災情,堅持應急值守,加強災情調度,強化救災支持,搞好指導服務,大力推進科學抗災救災,最大限度減輕災害影響和損失。一是及時安排部署。根據與中國氣象局會商結果,農業部于近期分區域召開南方稻區和北方地區秋糧生產座談會,部署落實防汛抗旱和防災減災工作,要求針對可能出現的洪澇災情,未雨綢繆,提前做好預案、物資、技術、人員等防災減災準備。二是強化災害預警。加強與氣象、水利部門溝通會商,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強化雨情、災情調度,先后發布10期災情預警信息和防洪防臺風緊急通知,指導各地提前落實有針對性的防災減災措施。三是加強指導服務。在北京、河北近日內澇后,及時組織專家制定并在農民日報和中國農業信息網等媒體發布《夏玉米和蔬菜洪澇災害應對技術指導意見》和《關于防范強降雨等突發自然災害做好畜牧業防災減災工作的指導意見》,先后下派5個抗災工作組和專家指導組深入北京、河北等重災區,調查了解災情,指導災區做好抗災救災各項工作。四是加大抗災救災支持。及時商財政部緊急安排1.2億元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幫助北京、天津、河北等重災區購買種子、化肥、種苗等救災物資,盡快改種補種和恢復生產。
來源:農業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