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解決拾花期勞動力不足,降低拾花成本,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挖掘棉花生產內部增收潛力,提高種植效益,今年,全州落實棉花機收種植模式25.07萬畝(博樂市14.85萬畝,精河縣10.22萬畝),機械采收10萬畝,軋花企事業技改10家,制定了軋花企業《機采細絨棉收購與儲存技術規范》。
為便于棉花機械收獲,州農業局已于7月5日前組織各縣市、鄉鎮(場)的農民全面結束機采棉打頂工作,同時積極組織專家研討出臺了后期相應措施:一是及時噴施脫葉劑。當棉花頂部鈴的齡期達到40天以上或棉田30%棉花吐絮,且日平均氣溫不低于15-20℃,夜間最低氣溫大于12℃時噴施脫葉劑,根據博州氣候條件,確定施藥最佳時間為9月上旬~中旬。二是正確把握脫葉劑的用法與用量。施用“脫吐隆12克+助劑伴寶60克+乙烯利70克”或“脫青50克+乙烯利70克”的配方,加水60公斤/畝進行噴施。按照正常棉田適量偏少,過肥棉田適量偏多;早熟品種適量偏少,中、晚熟品種適量或偏多;噴期早的適量偏少,噴期晚的適量偏多;過旺棉田,超高密度棉田,因營養體過大,可適量偏大的原則進行噴施。三是做好采收棉田條田準備。棉花的脫葉率達到90%以上,吐絮率達到95%以上才能采收。采收前地塊墑度必須適宜,田邊地頭殘膜、滴灌帶等要提前進行處理。四是全面做好技改工作。軋花企業要在9月20日前全面結束機采棉的清理、烘干設備的技改工作,同時做好收購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笑巧)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