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后期將由前期的強勢上漲逐漸演變為“慢牛”行情。由于價格已經處于歷史高位,需要防范天氣變化以及宏觀面的風險。
進入7月份以來,豆類內外盤走勢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行情走勢總體表現出外盤帶動內盤、近月合約帶動遠月合約的特點,在商品普遍弱勢的局面下表現尤為搶眼。筆者認為,豆類整體基本面相對于前期強勢上漲時已經發生了微妙改變,在后期天氣炒作持續進行、下游消費回暖以及新季南美大豆豐產預期的博弈之下,豆類將由前期強勢上漲逐漸演變為“慢牛”行情。
天氣炒作氛圍濃厚
6月份以來,美國出現大面積高溫干旱天氣,美國玉米與大豆主產區嚴重受災,導致美豆期價突破前期歷史高位。美國農業部公布的作物生長報告顯示,當前美國大豆生長優良率為31%,較前一周繼續下滑,已降至歷史新低水平。同時,其開花率與結莢率有所上升,反映出美豆已經進入實質性的生長關鍵階段。因此,后期的天氣變化將會對美豆期價造成更大的影響。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治理署本周一的報告顯示,目前發生在美國的旱情正席卷全國,該國55%的面積被中度至重度的旱情所侵襲。目前來自氣象機構的信息表明,美國中西部在7月下半月至8月初的降水非常有限,并有階段性高溫天氣。
1950年以來,美國發生類似本年度干旱的年份共有3年,分別是1977年、1988年以及2006年,期價最高漲幅分別達到了128%、130%以及217%。根據當前美豆期價1100美分低點進行測算,本輪美豆漲幅目前剛剛超過50%,正處于調整之中。因此,如若后期干旱得以持續,豆類后期將延續當前的牛市行情。
南美種植預期與干旱博弈
雖然目前干旱導致農產品出現大漲,但從國內外盤面表現分析,近月合約漲幅遠大于遠月合約,在回調中這一特點更為明顯。大豆與豆粕的近月1209合約和1301合約與當季美豆產量有直接關聯,但1305合約卻是對應當季南美大豆的產量情況。由于目前大豆價格處于歷史高位,本季度南美大豆種植熱情高漲,且在近兩年引發南美旱情的拉尼娜氣候現象已經轉化為厄爾尼諾現象,預計后期種植天氣較前兩年會得到極大改善,因此本季度南美大豆料將出現種植面積與單產均上升的局面。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