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戶在查看網箱內死亡的魚
有的漁民損失高達百萬元
23日22時左右,山東沭河臨沭段沭河大橋至南古大橋之間的河段,千余個網箱里的魚突然死亡,其中一位漁民的損失更是高達100余萬元。漁民們懷疑,魚的死亡與水質有直接關系。
26日上午11時許,記者來到沭河前寨西村河段,發現河面滿是養殖網箱,里面的魚已經死亡。兩名漁民撐船帶著記者來到了河面,剛靠近網箱,一股惡臭便撲鼻而來,部分已經泡得發白的魚還漂在水面上。“前兩天整個網箱白花花一片,全是死魚,因為天氣炎熱,很多魚已經腐爛,沉到水底去了。”漁民吳洪江告訴記者。
據前寨西村漁民吳紹謙介紹,23日22時左右,有人發現河里的野生魚死亡了,他們紛紛跑到河邊查看自家網箱的魚。“只見網箱里的魚一個接一個地往上蹦,沒一會,一些小魚都翻了肚子。”漁民李守華說。第二天他們再次過來查看時發現,網箱的魚幾乎都死了。
吳紹謙告訴記者,他養了200網箱的魚,已經養了3年,就等著今年秋天拿到市場上賣掉,沒想到一夜之間死得干干凈凈。“養了6年魚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現在不僅沒掙錢連本錢也賠進去了,初步估計損失在30萬元左右。”吳紹謙說。
損失30萬元還是不最多的。前栗行村的高希東說,“我養的都是黑魚、鱖魚、鱸魚等,一共有200箱,養了近一年,現在死掉的魚最小的也有半斤重。現在黑魚、鱸魚的市場零售價是40元一斤,按照市場價格正常銷售的話,死亡的魚能賣100余萬元。”
“光投入就七八十萬元,這些魚上市后就能賺回點本錢,沒想到這下全白費了。”高希東一臉愁悶地說。他養的這些魚都是比較值錢的品種,平時養護費用也高,一天就需2000元至3000元,而且他為了養這些魚,還貸了10萬元的款。
漁民們告訴記者,養魚是他們的惟一收入,他們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到了這些魚身上,如今出現這種情況,他們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環保部門:魚死亡是缺氧造成的
“我們懷疑是河水被污染造成的,24日上午就撥打了臨沭縣環保局的電話。環保局的工作人員接著就趕了過來,經檢查,認為魚的死亡是缺氧造成的。”漁民李守華說。
26日下午,記者撥打了臨沭縣環保局監察大隊的電話,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不知道此事。該工作人員稱,“這事沒聽說過,而且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這事應該由漁政部門負責。”
來源:魯南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