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蛋黃派吃一個,酒駕!吃兩個,醉駕!”的微博在網上引起熱議,消息來源于省城濟南,某司機沒喝酒,但吃了兩個蛋黃派后,在酒精測試時竟查出醉酒駕駛。這一消息讓眾多開車族擔心自己所吃的食物里是否含有酒精,會否“被酒駕”。對此,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很多根本想不到的食品里都含有“隱性酒精”,但其中酒精的含量多數沒有明確標注。
本刊記者宿可偉
不少食品含“隱性酒精”
日常生活中,含有酒精的食物并不少見。食品專家表示,有的食物本身不含酒精,不過在制作過程中用食用酒精作為添加劑,保持水分和口感的松軟,比如蛋黃派、蛋糕和一些糖果等甜食。有的食品,在制作過程中會因發酵過程產生酒精。比如豆腐乳和烏梅湯。
另外,像酒釀丸子、醉蟹、醉蝦、啤酒鴨、果啤等也都含有酒精。有些水果如儲存不當也會產生酒精。
一些藥品如藿香正氣水、正骨水、消咳喘糖漿等一些中成藥的成分中也含有酒精。
除食物藥物外,平日日用品類的如含乙醇的漱口水也含有酒精成分。一些口氣清新劑也含有乙醇成分。
多數食品酒精量未標注
除了蛋黃派含有酒精外,日常食品中還有哪些含有食用酒精呢?記者走訪了多家大型超市。
在某品牌蛋黃派包裝上記者看到,在其配料表中,除了雞蛋、小麥粉、白砂糖外,最后一項標注“食用酒精”。除了蛋黃派外,該品牌的提拉米蘇、q蒂等產品包裝上,記者也發現了食用酒精的身影。而另一品牌的瑞士卷、蛋黃派的包裝袋上,也都注明了含有“食用酒精”或“乙醇”。此外,酒糟魚、豆腐乳、酒心巧克力、朗姆酒味冰激凌、酒釀丸子、木瓜水等配料表里也都明顯標注含有“食用酒精”或“乙醇”。但是這些食品包裝上都未標明其中酒精的含量。
多為延長保質期和提香
那么,企業為什么要往食品里添加酒精呢,酒精成分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呢?
食品專家指出,根據我國食品標識標簽管理辦法,只要求必須標注清楚各個成分,至于各成分的具體含量并無要求,在配料表中,各成分只需按含量多少降序排列。
記者查詢相關規定后發現,《gb2760-2007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規定,乙醇作為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可以根據需求進行使用,標準中并沒有對用量及殘留量進行嚴格限制。
來源:齊魯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