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行情看七月,剛剛過去的這個月份讓養殖戶們不輕松。
據農業部、發改委和商務部門監測,7月份豬肉價格仍然延續跌勢。
國家發改委在7月24日發布公告稱,在7月11日至7月18日一周期間,全國大中城市生豬出欄價格重新回落,令期內豬糧比價至5.68:1。
這已經是連續第15周生豬養殖處于盈虧平衡點下方。
今年持續下滑的豬價和持續上漲的飼料成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近兩個月來美國玉米價格飆升了50%,大豆價格也上漲逾30%。
在國內夏糧豐收的情況下,國內糧食價格不會出現大幅波動,但進口玉米、大豆的價格助推飼料價格上漲,對于已經處于虧損狀態生豬養殖戶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盡管多家機構預測7月份cpi可能跌破2%,但分析人士擔心,“豬周期”會在四季度的某個時間顯現。
前期收儲未見效
今年5月份,豬糧比連續四周低于6:1的盈虧平衡點,為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于當月聯合發布了《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要求各地適時開展豬肉收儲工作。
臨時收儲取得了短暫效果,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數據顯示,6月13日以來全國豬肉價格曾出現短暫上漲。
進入6月以后,生豬價格出現小幅反彈,部分地區的養殖戶開始集中出售生豬,不過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就在養殖戶們希望價格反彈能更持久一些的時候,收儲對市場的提振效應減弱,加上國內消費不振,6月23日開始豬價回落,進入7月份依舊持續頹勢。
據養豬行情網統計,目前生豬出欄平均每頭只賺27元左右,跟風養豬散戶多數虧本。
為平抑肉價減緩cpi上漲壓力,我國去年開始從國外大量進口凍豬肉和凍豬雜,近期又與英國政府簽署凍肉進口協議,增加了豬肉供給的同時,拉低了國內豬肉價格。
與生豬價格低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飼料價格的飆升,山東東營物價局調查隊在走訪中發現,當地玉米價格為1.27元/斤,豬糧比已經突破盈虧點,逼近紅色預警區域。
據新華社監測,目前全國豬肉價格仍明顯低于2011年同期,7月28日價格同比下降約兩成。
cpi拐點
近幾年物價上升都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通脹特征,即食品價格上漲主導cpi上漲,而豬肉價格正是食品價格中的“帶頭大哥”。
來源:中國畜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