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依托地域和氣候優勢,以打造全省最大的“果盤子”為目標,依托農業示范園建設,多措并舉大力發展果品產業,有力推動了果品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民和縣在發展果品產業上,實行露天和設施并舉,確立了“兩線三點”的結構布局。即以沿黃河、沿湟水河流域為主,重點發展露地果品,以馬場垣鄉金星村、總堡鄉總堡村、巴州鎮三大設施農業基地為主,重點發展設施果品。同時,在鞏固蘋果、梨、桃、杏等傳統品種的基礎上,重點發展薄皮核桃、大果櫻桃、桃子、紅提、人參果、雪桃等品種。
民和縣以園區為平臺,不斷引良種促升級,加大果品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力度。在農業示范園綜合功能區建設百果園,先后從陜西、山東、四川、甘肅等地引進蘋果、大櫻桃、桃、枇杷、柑橘等果品新品種130個。今年分別從山東、遼寧、北京等地調運大櫻桃、甜杏、葡萄、桃樹、藍莓、枇杷等33個品種27.69萬株苗木。桃樹苗接穗1萬株,進行品種改良和嫁接,并在馬場垣、松樹等鄉鎮完成大棚種植。總堡垣優質設施果品基地已全面完成大棚種植,其中,人參果8棟、紅提492棟、雪桃24棟、甜杏2棟、櫻桃4棟。同時,從山東省請來3位梨樹嫁接方面的技術專家,就梨樹嫁接技術進行集中培訓和現場示范指導,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培訓果農。
目前,民和縣果品種植面積已達到3.92萬畝,其中,設施果品種植1840棟、3000畝,種植紅提1120棟,雪桃200棟,枇杷320棟,甜杏120棟,人參果80棟。全縣果品產業已初具規模,尤其是人參果、油桃等設施果品已陸續上市,人參果單棚效益可達3-4萬元,紅提可達2萬元,油桃可達1.5萬元,甜杏可達1.5萬元,果品產業日趨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又一支柱產業。
來源:青海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