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旱導致美玉米期貨價格創出歷史新高,但筆者認為,在外強內弱格局下,國內玉米價格不會有大的波動。
價格高企抑制需求
7月20日,玉米作物巡查團在完成美國中西部作物巡查后稱,美國50多年來最嚴重的干旱導致玉米作物干枯。巡查團在考察了愛荷華州、伊利諾斯州、印第安納州和俄亥俄州的49塊土地之后預計,玉米平均單產為118蒲式耳/英畝,大幅低于美國農業部(usda)上月預估的146蒲式耳/英畝。
大旱和炎熱天氣導致美玉米作物生長優良率從6月初的70%以上大幅下滑到目前的24%,預計美國農業部將在8月份供需報告中繼續下調美國玉米產量。減產預期使得美玉米期貨12月合約站上了800美分的歷史高位,但是高企的玉米價格已經對需求產生抑制。美國農業部公布的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美玉米周度凈銷售在20萬—30萬噸低位徘徊后,近期跌向負值,市場難以接受高高在上的玉米價格。
國內豐產預期較強,需求不振
7月中下旬,全國大部地區光溫條件好,土壤墑情適宜,作物生長接近往年同期水平,長勢較好。目前,東北地區水熱條件匹配良好,大多數地區玉米長勢好于去年,增產基礎較好。華北黃淮地區的夏玉米大部分開始進入拔節期,當地土壤墑情明顯改善,玉米作物生長迅速,長勢良好。南方的廣西、湖南、四川等地區春玉米已經開始收獲,產量正常。雖然8月份天氣還存在不確定性因素,但發生較大面積干旱或洪澇的概率較小,豐產可能性逐漸增加。
在豐產預期之下,國內玉米現貨市場價格并沒有出現像美玉米那樣的漲勢。在國內新糧上市之前,玉米價格會小幅抬升,但是空間不會太大。目前深加工效益受制于疲軟的宏觀經濟,不會有多大改善;飼料需求沒有出現之前預計的強勢反彈,生豬價格再次出現回落,飼料行業需求不振。在這種供需狀況下,玉米價格難有大的變動。
內外兩重天,連玉米難有作為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