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枯的草地,崩裂的河床,極度缺水而奄奄一息的農田,滿臉疲憊與無奈的農民。這是今年美國中西部幾大糧食主產區隨處可見的景象。遭受“世紀大旱”的美國,56%的地區陷入干旱的煎熬中。
在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因為歐債風暴的沖擊而重陷低迷之際,美國作為全球最主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持續發展的旱情直接引發了國際農產品價格的“逆風飛揚”。
6月中旬以來,國際玉米、小麥和大豆的價格連續飆漲,階段漲幅一度達到令人瞠目的50%左右。繼上月大豆創下歷史新高后,本周芝加哥玉米價格再創歷史新高。國內農產品期貨也持續走強。
農產品價格大漲的同時,世界經濟卻正日益明顯地感受到歐債危機帶來的逆風,不管是歐元區本身,還是美國、日本或是金磚國家,都重新將促增長擺到了議事日程的最顯要位置,降息、量化寬松、財政刺激等“重型武器”也再度魚貫登場。
出人意料的農產品牛市,不僅讓糧食危機的風險驟增,也給相關企業帶來了更大的提價壓力。而農產品漲價帶來的通脹威脅,更讓各國的決策者開始高度戒備,特別是在中國等食品消費占比相對較高的新興經濟體。
全球農產品陷入生產危機
高溫缺水給美國農作物帶來毀滅性災難,玉米和大豆價格本周升至創紀錄高位
“在美國的"玉米之鄉"艾奧瓦州,在我們乘車從市區開往郊區的途中,即使將車內的空調溫度打到最低,都驅趕不走全天都在4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暴曬的天氣幾乎讓人沒有勇氣推開車門走下車。”剛剛從美國考察農業干旱情況歸來的國內某期貨公司副總經理徐亮(化名),真切感受了美國的世紀大旱“威力”。
徐亮告訴記者,當地電視經常播放的畫面是,幾近絕望的農民在枯黃的玉米地里掰下一個玉米棒,剝開后里面沒有一顆玉米粒。受旱最嚴重的地區的一些農場主徹底放棄收獲希望,駕駛收割機,直接將玉米地或大豆農田鏟平。
來自全美氣候數據中心的數據顯示,6月份,約56%的美國毗鄰地區處于中度到極度干旱狀態,為1956年以來的最高比例。而在剛剛過去的7月份,這種情況并未出現緩解。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