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洪災過后,市民買蔬菜、水果時就更謹慎了。“幾個市場進水了,不知市場的東西怎么處理的,有的東西不會曬干了又拿來賣吧。聽說受災后的農作物打藥特別多,現在買瓜果蔬菜特傷腦筋。
我現在都不到市場里去買東西,就跟一些挑擔子的買些瓜果蔬菜,還盡量不買葉子菜。”市民明女士如是說。
那么,災后市場內受災的物品如何處理呢?目前,市民擔心的瓜果蔬菜的質量究竟如何?7月24日,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迎豐市場:受災物品已全部銷毀在迎豐市場內,一位賣水果的攤主李先生告訴記者:“被水淹的水果都丟了,不丟也會爛掉的,損失大呀。現在賣的都是新進的貨,從批發市場拿過來的。”另一位賣面粉面條的攤主王先生湊過來說:“我的也一樣,面條面粉成稀糊了,全當垃圾丟了,吃的東西不能亂害人。”
市場服務中心迎豐市場管理部副部長唐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被水淹過的瓜果蔬菜、面條面粉等食品均已處理,全部當作垃圾丟掉了。他介紹說:“受災后,我們連夜進行衛生消毒,市場及時恢復正常運營。被水淹過的物品全部當垃圾銷毀了。當時迎豐市場運出去的垃圾就有幾十車。現在可以肯定市場內沒有被水淹過的食品出售。眼下進入市場的瓜果蔬菜等農產品,都要進行檢測才能入市,市場有個監控中心,工作人員除了目測還與市農業局一道進行專業檢測。市民可以放心在市場購買東西。”
市農業局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受災農產品的安全有保證在市農業局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記者了解到,今年1至6月份,該檢測中心共檢測了9717批次的農產品,合格率為99.2%。該中心的副主任陳靜介紹說,我們檢測中心負責太平橋以東各大超市、市場的農產品的檢測,以及涼水井等基地的檢測工作,具體的檢測結果及相關情況要問主任。
由于該檢測中心的主任吳瑞章正在下縣進行抽樣取樣工作,記者對他進行了電話采訪。他說:“受災后,農產品的安全保證工作成為重中之重,我們檢測中心沒幾個人在家,力量集中在一線檢測,我現在正在縣里進行抽樣取樣。農作物在災后的病蟲害比較多,農作物打藥也較平時多,雖說現在使用的農藥多是高效低毒農藥,但是有關市民的安全食用就容不得半點懈怠。對此,檢測中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嚴把關:本地產的瓜果蔬菜,從源頭開始抓,從基地開始,實施標準化生態生產,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對基地生產的瓜果蔬菜及時進行農藥殘留物的檢測,對于超標的農作物,采取延期上市的方式控制,在完全達標后再行上市。對外來的瓜果蔬菜等農作物,把好準入關,在水果蔬菜批發市場設有檢測點進行檢測。另外,要求城區的農貿市場、各大超市設立自律性室每日進行檢測。就拿迎豐市場來說,每日的檢測結果用電子屏進行公示。市民可以通過電子屏提供的信息放心選購。從前段時間的檢測結果來看,情況比較樂觀,今年1至6月份,我們檢測中心共檢測了9717批次,合格率為99.2%。”
來源:湖南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