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博野縣大營村蔬菜批發市場,產自該村蔬菜大棚的80多噸彩椒、韭菜等無公害蔬菜全部被來自保定、石家莊超市的客商包銷,裝車待發。村支部書記楊國勇樂呵呵地說:“今年村里的1200多個溫室蔬菜大棚在縣涉農部門的扶持下推行標準化生產,統一引進新品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使用配方肥,蔬菜的品質明顯提高,無公害蔬菜成了市場暢銷的‘香餑餑’,每座棚年收入可達6萬元。”如今在博野縣,標準化農業提升了農產品質量,打開了銷路,鼓起了農民腰包,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熱捧標準化農業生產。
作為傳統農業縣,農產品競爭力不強,效益低下,農民增收難曾困擾著博野縣農業農村發展。近年來,該縣圍繞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做文章,以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經營來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推進農業上新臺階,提升農民增收空間。該縣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采取制定生產標準、建立示范基地、探索種養模式、創農業品牌等方式,先后建成標準化種養基地20萬畝,涉及蔬菜、水果、苗木、畜禽等。為推廣標準化生產知識和管理技術深入人心,該縣組建了由高校專家教授和縣鄉技術人員組成的科技服務中心,實行技術人員包村、包戶、包地塊的技術承包責任制;積極引進新優品種,推廣標準化無公害種養和節本增效技術;積極向果農、菜農推薦低毒、低殘留農藥,引導果農、菜農科學安全用藥;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督管理,對轄區內農資市場和農藥銷售點進行拉網式檢查,發現違規銷售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依法進行嚴厲查處。這樣做的目的是將農民傳統的種養習慣和管理方式制約到嚴格的現代規章制度之下,使農產品生產由傳統產量型向現代質量效益型轉變,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根正苗紅”。
標準化加速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如今,博野縣已先后建成大營、東章等溫室蔬菜大棚10萬余畝,成為京津等城市菜籃子供應的主要基地之一,形成了以腌制菜為主的麥可、博江脫水蔬菜公司,生豬養殖為主的正大、興華養殖場等47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縣133個村中已發展特色專業村75個,帶動15萬農戶致富,年為農民增收近億元。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