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委、縣政府為凸顯主導產業,提出打造“中國綠色肉牛養殖、肉牛流通、肉牛加工”基地的奮斗目標,把畜牧標準化發展、產業化經營作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畜牧業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又好又快的發展,其肉牛產業已成為農村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強化政府推動力健全政策措施
陽信縣委、縣政府制定了肉牛產業發展規劃和“肉牛產業引領農業發展”的戰略決策,確定了畜牧業聯席會議制度,成立肉牛產業化發展領導小組,協調解決肉牛業發展過程中的制約問題,及時化解各種發展矛盾。一是抓政策扶持。各級政府制定了優先安排養殖小區、養殖場建設用地政策,為養殖戶提供建廠用地支持。二是抓宣傳發動。通過“三電一報”(電臺、電視臺、遠程教育電腦、陽信通訊報)加強畜牧養殖技術、秸稈青貯氨化技術、市場信息和畜牧優惠政策等方面的宣傳、推廣,使農民群眾切實了解畜牧產業政策、市場信息和養殖效益,激發了農民群眾的養殖積極性。三是典型帶動。縣電視臺設立了畜牧專欄,定期邀請養殖大戶介紹養殖經驗和養殖效益,縣畜牧局經常帶領養殖戶到養殖專業村、典型規模養殖場參觀學習先進經驗,依靠典型場(戶)帶動農民群眾擴大養殖規模。
加強基地建設明確專業化發展方向
一是狠抓規模養殖。2006年至2011年,連續6年實施了畜牧科技入戶示范工程,陽信縣畜牧局在全縣設立了8個技術指導站,遴選了40名技術指導員,培育了1000個肉牛科技入戶示范戶,在流坡塢鎮南街、翟王鎮魏家、河流鎮劉同智等20多個村建立了肉牛規模養殖場,發展了翟王魏家、流坡塢南街兩個肉牛養殖小區,輻射帶動全縣兩萬多個養殖戶擴大飼養規模。
二是產業鏈條日趨拉長。屠宰加工企業由生產普通牛肉轉變為肥牛精細分割,皮革加工企業由生產藍濕皮轉變為成品皮革、箱包生產,廣富公司20萬噸冷鏈物流項目可容納80萬頭肉牛產品,鴻安肥牛餐飲公司先后在全國各地建立了32家肥牛餐飲連鎖店,中興皮業年可加工成品皮革100萬張,亙嘉皮業年可生產箱包200余萬件。肉牛產業步入了生態養殖、標準化生產、精細化加工、冷鏈物流配送、皮革加工提檔、沼氣循環利用的現代化發展軌道。
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