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花生油掀起又一輪大面積漲價,市民“吃不起”農民“不賺錢”。經濟之聲評論:為公眾餐桌“減負”,當務之急是找準“漲價推手”。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這兩天,多個品牌食用油漲價成了熱點的民生話題。其中,花生油的價格普遍上漲。有數據顯示,4月份以來金龍魚花生油價格漲幅為7%-9%,福臨門上調將近9%,魯花、胡姬花的花生油漲幅在10%左右。
作為重要的民生產品,食用油價格波動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國家發改委曾“約談”中糧集團和益海嘉里等食用油企業,希望它們保持食用油價格的穩定。
然而,約談只能保住一時的價格穩定,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此業內專家紛紛開始追根溯源,探討這一輪食用油價格上漲的原因。新華社今天的報道說,花生油普遍漲價,原因在于定價權被外資所掌控,才造成了市民“吃不起”、農民“不賺錢”的尷尬局面。因此,探究食用油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找到維護我國食用油安全的好辦法,已經刻不容緩。
對此,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發表了自己的評論。
食用油價格的上漲,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的,還是因為油價定價權被外企控制所造成的?
胡定寰:我相對是贊成前一種觀點,是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的,但是對后一種觀點我也要提一些看法。我發現,從1月到8月之間,花生原料的漲幅是20%左右,而花生油價格的漲幅基本是7%-10%,我覺得主要是花生的價格上漲,導致花生油價格的上漲。
關于我們花生油定價權旁落的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如果花生油油料完全被大企業壟斷,價格壟斷控制,這是完全不合法的,對消費者的權益將造成巨大的侵害。所以,我國應該嚴格監控,不能讓某些公司來壟斷價格;二是中國到今天為止,經濟的發展還是靠改革開放,我們不能發展到一定地步后,又把門關起來,這會嚴重阻礙我們進一步發展。
現在看起來,大企業對油價的掌控是比較明顯,這方面不僅僅是發改委要約談,而是要進行監控,企業可以定價,但定價一定要合理,特別像油這樣的生活必需品。
來源:中國廣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