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國內有機產品認證新規已實施一個月,不過記者走訪發現,市場上有機產品標志不統一,真假難辨,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有機市場仍很混亂
昨天記者在沃爾瑪山姆會員店看到,有些有機產品已加貼了帶有有機碼的標志,比如“瑞利來”的小米、糙米等,但仍有七成左右的有機產品不見有新標志,比如“沈鄉郎”有機山茶籽油,“湖心泉”有機金錢菇、有機香菇,“閩松”有機海帶片、紫菜,“合生元”嬰幼兒有機大米粉、有機燕麥粉等。
記者在永輝黎明店看到,這里銷售的有機食品主要包括牛奶、雜糧、休閑食品等,其中“輝業”牌的雜糧產品已有七八成加貼了有機碼,但幾個品牌的有機牛奶、有機休閑食品卻不見貼有新標志。另外,有些品牌的花生食品標明為有機食品,但也不見有機碼,甚至連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編號都沒有。另外,7月起不再列入《有機產品認證目錄》的蜂蜜,眼下仍有些品牌打著“有機”的招牌。
“聽說只要認有機碼這個標志就行了,但現在市場上的有機食品有的有貼,有的沒貼,感覺還是很混亂。”部分市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抱怨。“輝業”等多家食品企業的人士說,他們陸續收到各個品類產品的有機碼,一收到就張貼在產品包裝上了,但有些品類的還沒收到標志,所以就沒法張貼。他們表示,暫時沒有收到舊標志不能使用的通知。
舊標能否用政策說明讓人費解
今年2月底,國家認監委在官方網站表示,自2012年3月1日起,有機產品生產企業應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在銷售的有機產品或者產品的最小銷售包裝上,加貼國家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含有機轉換產品認證標志)及其唯一編號(有機碼)、認證機構名稱或者其標識。2012年3月1日前已領取的舊標志應在2012年7月1日前使用完畢。
來源:福州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