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翅堆滿了上百家商家的門面,散發著刺鼻的魚腥味,還夾雜著類似濃氨水的味道……這是《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位于廣州市一德路的海味干貨批發市場看到的情景。
不同魚翅的價格到底有多貴?是什么在左右魚翅的市場價格?大量魚翅從何而來?記者就此在濟南、廣州等地展開了調查。
記者以新開海鮮大酒店需要長期購貨為名,向濟南市海鮮大市場內一家魚翅經銷店的銷售人員咨詢了解到,按不同的部位,一般把魚翅分為金勾翅、牙揀翅(主翅)、背翅(只翅)三類,不論哪種魚翅,都是每3寸分作一種規格,其中金勾翅最小規格2寸至4寸、最大的14寸至16寸,主翅最小規格12寸至14寸、最大可達25寸,背翅最小規格4寸至6寸、最大10寸至12寸,相同規格的魚翅中,屬金勾翅最貴。
廣州市一德路海味干貨批發市場是全國最大的海產品干貨集散地,每年全國超過40%的海產品干貨從這里運往全國,而山東的魚翅幾乎全部從這里購進。
記者以進貨為名走訪了位于一德路的多家干海貨批發店,表示新開了一家小飯店,希望經營魚翅等海產品?!奥犝f不少飯店賣的魚翅是‘素魚翅’,賺錢很多?”記者向一位店主討教。
經過長時間的交談,店主逐漸放松了戒心,告訴了記者暗中的“規則”:由于真魚翅價格昂貴,人工合成的“素魚翅”銷路極廣,“素魚翅”一般使用魚膠、魚皮和明膠制成,還加入瓊脂和其他添加劑,以增加耐熱性和粘性。
“用魚膠做的假魚翅,一斤成本要100元左右;用魚皮做的,大約40元,最好的辦法是用明膠做,一斤成本也就20元錢”。店主說。
一邊說,這位銷售人員一邊從貨架底層的柜子里掏出一包粉絲狀的“素魚翅”來。記者看到,這包“粉絲”外包裝上印著“高級魚翅”字樣,配料是海藻酸鈉、高蛋白明膠,售價為20元一斤,生產廠家是位于臺北的某企業,包裝袋上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質量合格證,也沒有進口食品應有的相關標識,屬于明顯的“三無產品”。
“一般都是酒店來拿貨,有的還是廣州以外的酒店,我們這里是全國最大的魚翅批發集散地,北京、武漢的不少酒店都來進貨。”店主坦白。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