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翅是海味八珍之一,產量不多,價格不菲,經常成為高檔宴會的必點“曲目”,更是檔次和身份的象征。但近些年,因為營養問題,魚翅一直備受爭議。除了不少環保人士從保護物種的角度發起倡議抵制魚翅以外,所謂魚翅能夠預防癌癥的傳言也已經被科學界證實只是人們天真的誤讀。近日,更有市面上銷售魚翅多為“假魚翅”以及“三無”人工魚翅,被酒店以幾十元價格購買后,轉手變成數千元的高檔食品出售的新聞,讓市民對魚翅與“假魚翅”的營養健康問題有了更多的質疑。暨南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傅亮主任介紹,魚翅中含有的營養和熱量都很少,現在并沒有科學研究表明其中含有商家聲稱的很高的營養價值。廣東省食品學會食品專家范瑞副教授對此也有類似看法,魚翅本身產量比較少,價格昂貴,就有很多人過分認為它的營養價值很高,其實名貴和營養價值高是不能畫等號的,這是理解上的偏差。“有位康奈爾大學的學者研究魚翅很多年,得出的結論是魚翅并沒有特殊的營養價值。”傅亮更指出:“魚翅中還可能含有一些重金屬的元素,未必一定有害,但多吃魚翅并沒有什么益處。”現在更有一些商家用“食用明膠”來做成“素魚翅”,變身千元“海珍”,讓人真假難辨。范瑞表示,只要商家標注明白是“仿生魚翅”,國家是允許生產的,但若是不標注的話,就屬于欺詐消費者。“不過,在一些中檔餐廳,對于魚翅的流行做法是,用明酸鹽增加魚翅的吸水量,讓魚翅漲發得更大,這樣平均到每例價格就比較便宜。這是一種處理手法上的技巧,并不能說魚翅是假的,顧客還是能吃出口感上的差異。”范瑞補充道。而對于“素魚翅”營養健康問題,傅亮解釋說,它是一種人工合成蛋白,相比于魚翅,營養方面的不確定因素更大,可能會對人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來源:廣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