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紅瓦白墻的小院掩映綠樹之間,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令人陶醉……盛夏時節,新建縣金橋鄉小橋村的葡萄基地內,成排的葡萄架上掛滿了鮮嫩水靈的葡萄,農戶正忙著采摘、裝箱、發貨,一派喜獲豐收,生產繁忙景象。“咱這葡萄又香又甜,銷路好著呢!”村民閔鳳根喜滋滋地說。
據了解,小橋村過去屬貧困村,村里的水利、道路等生產和基礎設施落后,許多村民紛紛選擇外出謀生。2006年,小橋村在市政府辦公廳扶貧工作組的大力幫助下,開始探索種植葡萄的脫貧之路,閔鳳根與閔國明倆兄弟是全村第一個“吃螃蟹”的。閔鳳根兄弟在創業的過程中,金橋鄉政府十分重視,鄉、村兩級干部全力開展幫扶,并由扶貧工作組解決了小額貸款問題,當年就投入70萬元建起了60畝葡萄基地。由于小橋的地理環境適合葡萄生長,加上閔鳳根兄弟認真打理、技術人員的細心指導,基地產出的葡萄個大、肉嫩、汁多,深受消費者青睞,立即打開了銷路,僅一年就收回了成本,葡萄種植獲得成功。在閔鳳根兄弟的引領和帶動下,全村農戶也紛紛走上了葡萄種植之路。2011年,小橋村30戶農戶集資450萬元,進一步擴大葡萄種植規模,面積達到300余畝,閔鳳根兄弟的種植基地也擴大至100畝。“村里的葡萄種植開始走上了規模化、產業化之路,不僅讓村民脫掉了貧困的‘帽子’,而且改變了村莊發展和面貌,這日子過得真有勁!”閔鳳根激動地說。
葡萄熟了,村民笑了。小橋村種植葡萄助農脫貧致富,改變村莊面貌,成為產業扶貧的一個成功范例。近年來,新建縣金橋鄉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即:扶持100戶養鴨戶、種植1000畝葡萄、開發10000畝油茶,積極走產業扶貧之路,努力變“輸血”為“造血”,讓村民有了脫貧致富的基礎,使村莊有了煥然一新的保障,為區域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提供了支持,營造了氛圍。
來源:南昌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