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記者來到市城郊的幾個蔬菜大棚基地,只見田野上郁郁蔥蔥,大棚內碩果累累,菜農正忙著采摘和裝車;合作社工作人員則一邊跑市場拿訂單,一邊穿行田間地頭為菜農服務。這是我市蔬菜產業走集約化發展、市場化銷售、基地化種植、駛上發展“快車道”的可喜成果。
今年,我市農業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保障市場蔬菜供應和提升蔬菜產業化水平為目標,認真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進一步完善了蔬菜工作區縣長負責制,將蔬菜工作納入了2012年對區縣政府的績效考核范疇;組建了張家界市蔬菜技術研究會,建立了覆蓋全市所有鄉鎮的蔬菜生產信息監測網絡,為我市蔬菜產銷單位開展蔬菜產銷提供參考依據;建立完善蔬菜市場準入制度,定期對入市蔬菜進行無縫隙檢測,提升了蔬菜質量安全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15萬畝,出園蔬菜20萬噸,蔬菜基地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99%,為民增收3.5億元,真正富了百姓的“錢袋子”。
今年,我市農業部門與菜農一起抗擊低溫陰雨天氣,主抓精品蔬菜基地建設,打造茅溪綠色蔬菜示范園、玉凰綠色農業有限公司設施蔬菜示范園、武陵源協合千畝蔬菜標準園、桑植縣鑫山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陳家河加工脫水蔬菜基地、慈利縣百壽、墨園、象鼻嘴標準化精品蔬菜示范園,確保蔬菜市場供應。目前,全市共建成專業蔬菜基地2.37萬畝,發展城郊蔬菜基地12萬畝,高山反季節蔬菜基地3.35萬畝。
在主抓蔬菜基地標準化生產的同時,我市還積極創新蔬菜產業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合作社、企業和種植大戶的帶動作用,引導蔬菜種植結構調整,促進蔬菜生產增效。據統計,目前我市共引導農民組建56個專業合作社,今年新注冊登記蔬菜專業合作組織就有7個。張家界瑞豐環保農業有限公司等4家蔬菜生產企業成立了蔬菜營銷合作社,并在市區新峰蔬菜批發市場建立了蔬菜直銷門店,標準園蔬菜品牌一炮而紅;由張家界福源旅游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聯合武陵源區56個蔬菜經營戶組建的蔬菜生產合作社,建立了協合千畝蔬菜標準園。
我市蔬菜產業蓬勃發展,不僅能供應本地市場,部分產品還外銷至長沙市、常德市、湘西自治州等地。與此同時,我市還大力推行訂單生產模式,實現了規模蔬菜生產基地與城區批發市場和各大超市對接。我市的九天食品、靈潔食品、永豐農產品公司等企業的蔬菜加工產品遠銷東南亞等地。
來源:張家界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