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2012年第1期全國酒類流通管理工作培訓會進入分組討論階段,其中第五討論小組是以酒類生產企業、酒類流通企業的代表為主組成的。誠如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全國酒類流通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路政閩所言,本次培訓會之所以爭取組織企業代表參加,是為了廣泛聽取行業意見,了解當前酒類廠商的實際需要,使酒類流通管理體系的創新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討論現場,來自行業各界的代表們踴躍發言,為酒類流通管理創新提出了方方面面的真知灼見。酒類流通管理體系的創新,不僅是酒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行業成員的眾望所歸。
四種“不平衡”困惑廠商
無論是酒類生產企業還是經銷商,普遍將市場環境的凈化、管理體系的完善,作為其發展的基礎。而近年來我國在酒類流通管理方面所取得的長足進步,也的確令其受益良多。但在新的市場形勢下,一些困擾依舊存在,這些困惑主要來自四種“不平衡”。
首先,酒類流通管理的區域“不平衡”。西藏藏泉酒業有限公司銷售總經理王濤表示,藏泉酒業現有全國各地100多家經銷商伙伴企業,這些經銷商在酒類流通管理上的自覺意識參差不齊,酒類流通隨附單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經銷商,會主動跟我索要酒類流通隨附單,而有些地區的經銷商,對隨附單的態度比較淡漠,需要我們與之進行仔細溝通,并在合作過程中時常提醒才記得使用,所達到的防偽溯源實際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酒類流通管理在不同渠道中“不平衡”。四川省遂寧市久加久商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理在發言中介紹說,身處遂寧這樣一個典型的三線城市,公司業務有相當一部分是集中在農貿批發市場和煙酒店、零售店。“這類渠道往往是酒類流通管理問題的多發區,因為一方面是商家的經營理念和道德水平參差不齊,另一方面是現有的執法管理很難將這些網點全部覆蓋。”何理說,包括夜場、大排檔等其它特殊渠道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而在大型商場、連鎖超市及中高檔餐飲店,酒類流通的監管執法往往更加到位,相應的,商家誠信意識更強,品牌信譽也就更好。
來源:華夏酒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