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鮮棗上市,江西省九江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種水靈靈、口感清脆的誘人大棗,很受嘗鮮族追捧。這種棗子個頭有湯圓大小,青里透紅,賣相很好,味道也是個個蜜甜。然而有讀者向晨報投訴稱,這種甜得發(fā)膩的大棗,味道并非天生,而是用糖精水專門泡出來的。
如此甜蜜并非天然
讀者牛先生昨日向九江晨報反映,他在回家路上看見有人拖一車青棗賣,他隨手拿一個品嘗,發(fā)現(xiàn)這棗子不僅肉甜,連皮都是甜的。牛先生懷疑這些棗子是用糖精浸泡過的,食用后會影響健康。另一位讀者阿勇告訴記者,他在長江大橋底下看到一伙賣青棗的,與他們說起這事,這些人開始是否認(rèn),后來也承認(rèn)是用糖精浸泡過,說糖精對人體無害,蛋糕、餅干都放。
為了證實這一狀況,記者特意來到市區(qū)尋找傳說中的糖精棗。庾亮南路柴瑱賓館對面,一輛機(jī)動車的后斗里裝著滿滿的棗子,正在出售。這些棗子個頭大約湯圓大小,棗的表皮大部分呈暗紅色,但紅的部分并不均勻。老板向過往行人兜售,有人問甜不甜,老板表示絕對甜,并讓人品嘗。記者發(fā)現(xiàn)這些棗,表皮非常甜,果肉也很甜,但是不像正常的果實甜味。一位正在品嘗的阿姨也表示這些棗子甜過頭了。但是,仍然有許多人爭相購買,而且專門挑選紅皮的棗子。
記者表示,這些棗怎么連皮都是甜的,會不會有問題啊?這位老板木著臉說:有什么問題?能有什么問題?甜還不好嗎!
從庾亮南路一路走來,路邊有很多這樣出售棗子的商販。價格也基本一致,都是5元一斤,而且每家的棗子都有同樣的問題:棗皮都是甜的。不過有的棗子果肉甜,有的不甜,而且肉質(zhì)很硬。每家的老板面對記者的疑問時,都不正面回答棗皮為什么會甜,只是表示自己的棗子很好,“我都賣了一上午了。”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庾亮路上至少有6個賣棗的流動商販。以每家半天出售30斤來計算,半天時間僅這一條路就將近180斤問題棗流入180戶人家。
業(yè)內(nèi)人士 一顆不吃
記者來到四碼頭一家水果店,店內(nèi)的棗子與攤販兜售的棗子并不相同,個頭小,也不太紅,而且價格較貴,每斤10元。記者詢問為什么這種棗這樣貴,老板表示,這些棗才是正常的大棗,“外面那些都是拿甜蜜素泡了的,根本不能吃!”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wǎng)絡(luò)信息轉(zhuǎn)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