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瀘西縣東部海拔2400米左右的山頂上,已經而立之年的羊倌鄭建新,披著蓑衣,迎著大霧,趕著一群黑色、白色的山羊,不時“哦!哦!”地喊上兩聲,將正在埋頭吃草的山羊趕向更加茂盛的草地。
環視山頂四周,像鄭建新一樣以放羊為職業的羊倌隨處可見。他們都清楚,在海拔高、氣溫低、雨量充沛、植被茂密的自然環境下,食百味草生長的山羊,膻味少、肉質嫩,清水一煮即清香四溢、湯白如奶、肉筋可口,食后還有“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治虛勞寒冷”等保健效果。
正是在這種自然環境下生長的生態山羊所烹飪出的羊湯鍋,樹起了瀘西飲食文化中的一張“王牌”,成了一道家喻戶曉的美食上品。
自然恩賜羊肉香
為尋訪這種獨特環境下生長出來的山羊,晨曦初露,記者驅車從縣城駛向瀘西東部山區。
車行一會兒,道路漸陡峭、變窄;在城區還是晴朗的天空,在這里卻變得漫天霧氣,能見度不過50米,氣溫越來越低,只穿著短袖的我們加了件外衣。
采訪當天,瀘西城區氣溫是28攝氏度,而在位于東山頂部的三塘鄉氣溫卻低至18攝氏度。
據了解,該縣大部地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降雨適中,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高原季風氣候。按全國氣候帶的劃分,該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h內垂直分布著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和中溫帶5個氣候類型。
三塘鄉海拔2400米左右,最低氣溫達零下六七攝氏度,最高不過25攝氏度,年均氣溫19.7攝氏度,屬2200米以上的中溫帶氣候。
鄭建新是三塘鄉李子箐村委會大阿棚村村民,他長年累月在遠離城市、公路、村莊,水草豐沛、植被茂密、滿目青翠、無任何污染的環境里放羊。他說:“村里有10多個養羊戶,每戶都有幾十只羊?!?/p>
56歲的趙明學,是大阿棚附近小阿棚村人。他稱村里飼養山羊的農戶也不少,經常有做羊湯鍋生意的人前往買羊。
“我的羊肉館每天殺4只羊,每周到三塘鄉或向陽鄉購買一次黑山羊?!痹谠摽h城區,38歲的汪繞芝站在自家羊肉館門口的大鍋前,稱做羊湯鍋生意10多年來,所宰殺的黑山羊全部從瀘西東部山區購買。
傳說賦予味之美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