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聲俊
近期,全球嚴重多種自然災害頻發,導致糧食產量下降,糧食價格暴漲,糧食庫存下降,威脅世界糧食安全,值得關注。
近期全球自然災害的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災害幾乎遍及全球。近期多種災害暴發,范圍廣,危害重。二是重災區多是世界糧食主產區。近期,嚴重干旱、洪澇災害多集中在世界糧食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三是世界糧食出口國減產幅度大。在遭受災害重創的國家中,不少是世界糧食主要出口國。四是糧價暴漲勢頭猛,幅度大。據多家媒體報道,近期國際糧食市場價格大幅上漲。五是糧價上漲將會加重進口國的財政壓力。國家糧食市場糧價暴漲,對于過度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將會帶來財政壓力。
客觀地說,目前國際市場糧價上漲,不可能對我國的糧食市場造成很大沖擊。這是因為我國具有宏觀調控和保障市場供應的物質基礎,可有效抵御可能出現的風險。當然,我國也必須應該及時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做好應對不測情況的發生,以從容應對,防患未然。
從長期看,我國農業糧食資源約束性越來越強,政策的最佳選擇應該是:區別產品類型,采取不同措施。
繼續堅持“三大谷物”基本自給的方針。對于稻谷、小麥、玉米這3種谷物,不可松動基本自給的方針。其中,對于玉米要給予更大重視。要通過產業政策調控,使玉米加工業保持在合理的、適度規模的水平上。要像稻谷、小麥一樣,堅定立足國內保持玉米供求極不平衡,嚴防玉米成為“第二個大豆”。當然,適量進口一些谷物,與堅持三大谷物基本自給的方針也并不矛盾。
更多利用國際市場滿足平衡國內食用植物油市場的需求。迄今,我國食用植物油的對外依賴度已達到很高的程度,2010年,進口植物油就有1823萬噸,進口依存度達64%。因此,在注重合理開發利用國內各種食用植物油資源的同時,更多利用國外資源,符合我國保障糧食安全和保證油脂市場供求平衡的戰略利益。
對糧食油料進口實行“多邊戰略”,不要過分偏重于少數國家。包括大豆、油菜籽、谷物等農產品及其制品,要選擇適當的、多個國家或地區,建立平衡的糧油國際貿易關系,避免過度依賴個別國家或地區。如是,“東方不亮西方亮”,就可保障必要時擁有糧源。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