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洋蔥頭賣到了2元/斤,上個月才1.5元”,買菜回來的王女士抱怨,早市的菜價也漲了不少。據新發地市場、豐臺岳各莊市場等統計,7月下旬以來,北京蔬菜價格持續上漲,截至8月9日,近十幾種市民餐桌的當家菜、常吃菜,平均上漲了三成。10日至12日則有小幅回落。據業內人士分析,近日蔬菜價格忽高忽低,并非是游資或菜販子炒作,主要原因還是今年夏季雨水較往年多,影響了新鮮蔬菜的產量、采摘和運輸,菜量短缺推高了菜價。
昨天記者在西城粉子胡同某蔬菜直營店、京客隆109百貨店等處采訪發現,大白菜1.5元/斤,菜花2.5元/斤,西紅柿2元/斤,紅薯1.5元/斤,萵筍2.9元/斤,黃瓜3.5元/斤,圓茄1.5元,芹菜1元/斤……平均價格均比上個月上漲了近三成。
業內人士分析,北京蔬菜市場供應量比較充足。為緩解7月中旬南方主產地蔬菜退市的季節性空當期,北方蔬菜、本地蔬菜集中上市。例如,河北張家口每年7、8、9三個月,銷往北京的蔬菜高達240萬噸以上,占北京市場40%左右的份額,成為“南菜退市”的重要補充。今年黑龍江“北菜南運”蘭陵露地綠色蔬菜生產基地所產的番茄、青椒、菜豆、黃瓜、馬鈴薯等10大類、20多個品種的蔬菜將直供北京3500噸。
今年菜價持續走高后,又出現忽高忽低的波動是什么原因?昨天,北京新發地市場統計部主任劉通分析說,市場的菜價受供求關系影響,新鮮蔬菜都是不耐儲存的菜,因此不存在什么人為囤積炒作導致菜價上漲的問題。
劉通認為,菜價波動較大還是與今年北方雨水比往年多有關。下雨對蔬菜的生長、采摘和運輸等均造成一定影響,導致有時部分蔬菜供應不足,價格被推高。還有些蔬菜受自然災害影響減產也導致價格上漲。部分生菜的主產區遭遇了冰雹,生菜產量下降推高了收購價,有些超市、賣場的零生菜已經飆升到3-4元/斤。
劉通表示,如果本周天氣晴好,菜價將趨于平穩。但是如果還有降雨,菜價難免還會有波動。(妙丹)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