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糧食生產大國美國遭遇干旱,國際農產品期貨價格迭創新高,但國內強麥期價則不溫不火。短期沉重的倉單壓力阻礙強麥期貨上行,但長期來看,供給增長面臨威脅、小麥用途轉變、糧源集中化以及國家政策等多重因素或使麥市暗流涌動。
實盤拋壓沉重,短期難以化解
目前,ws1209合約持倉為10萬余手。而截至8月13日,強麥倉單數量為20452張,倉單有效預報27029張,兩者共計47481張。倉單預報仍呈穩步增加態勢,而ws1209合約持倉則保持穩中有降態勢,一增一降表明未來的實盤壓力將加重。由于面粉加工企業缺乏接盤的動力,短期內實盤壓力難以化解,后期近月合約仍可能向現貨價格回歸。
后市三因素主導市場演變
目前國內小麥收購穩步推進,新麥價格平穩運行。但在平靜表面背后,我們也要看到供給增長面臨威脅、小麥用途轉變、糧源集中化等多重因素對市場的影響。
首先,供給持續增長將是我國小麥生產面臨的一大課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4年以來,我國小麥產量穩步增加,這背后有小麥播種面積穩定、單產水平提高、政策扶植力度增強等多重因素的支撐。但同時,我們需要看到的是,農業生產勞動力投入逐漸減少、自然災害頻發等不利因素對我國小麥生產的潛在威脅。
當下,打工收益遠遠超過種地收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越來越青睞打工,從而導致農業種植勞動力減少。同時,據農業部數據,國內中低產田面積占到總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而有效的灌溉面積僅占總耕地面積的46%,農業科技的貢獻率只有51%,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農業生產也將會因災害頻發而出現嚴重損失。
其次,小麥用途的轉變將使得小麥市場需求結構出現變化。小麥傳統上主要用為口糧,但隨著小麥、玉米價差拉大,飼料企業開始加大小麥用量,目前小麥在飼料中的原糧比例提升至50%—80%。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2012/2013年度我國飼料小麥消費為2300萬噸,如此龐大數量的小麥進入飼料市場將對我國小麥需求結構產生實質性影響。由于當前小麥、玉米價差過大的局面依然存在,飼用小麥的數量亦將維持增加態勢。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