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多個縣區廣種葡萄葡萄易種難銷成常態
作為一種農副產品,葡萄近年來成為江西許多縣區幫助農民致富的新寵,可今年以來,面對著暴雨沖擊、謠言肆虐,各地的葡萄都不約而同地遇到了銷售問題。雖然在政府幫忙、媒體聲援等社會各界的努力下,江西各地的葡萄銷售問題最終得以緩解,但葡萄靠天吃飯、銷售波動性大這一劣勢卻暴露無遺。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江西各地的葡萄產量大概在4萬噸,但如此巨量的葡萄瞄準的都是鮮果市場,盡管越來越多的縣區將葡萄當成一個新產業來看待,整個江西卻無一家葡萄深加工企業,市場上大家常見的葡萄酒、葡萄干無一產自江西。
葡萄漸成各地富民產業
近年來,葡萄這種外來農副產品,正逐漸成為江西各縣區引導農民致富的一大產業。
最有示范作用的當屬吉安縣,該縣“橫江葡萄”已有一定知名度,無論是品牌還是產量,都是江西各地葡萄中最好最大的。該縣農工部副部長左永祥告訴記者:“歷經12年的發展,通過合作聯動、能人帶動、政府促動、市場拉動,橫江葡萄從無到有,從一個鄉鎮到全縣各個鄉鎮,并輻射到鄰近縣(市、區),種植面積擴展到3.8萬余畝、品種30余個,帶動葡萄種植戶3800余戶?!闭且驗椤皺M江葡萄”出了名,橫江這個原本偏僻的貧窮小鎮成了遠近聞名的富鎮。
“橫江葡萄”形成產業,左永祥提到的“能人帶動、政府促動”是主因,而這句話也是江西各縣區葡萄漸成氣候的形象概括。如宜春市袁州區,從不種葡萄,到擁有3000畝葡萄園;德安縣,葡萄從舶來品到當地農民的新寵,種植面積已達1200畝以上;新干縣、南豐縣、灣里區等地的葡萄種植都經歷了這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過程,其中靠的就是上述兩句話。
葡萄易種難銷成常態
“江西本不是葡萄的原產地,之所以各地種葡萄成風,主要還是因為葡萄易種植、生長旺盛、果多產高、壽命長、見效快,一般兩三年就可以掛果銷售,經濟效益較好。”省食品工業辦公室專家告訴記者,普通種植技術要求不高,產量大售價高,因而受到農民和各地政府的推崇。
來源:大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