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東北多地“黏蟲災害”蔓延,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產量迎來大考。
目前,農業部門已經緊急部署病蟲害防治。農業部表示,這次災害發生面積之大、范圍之廣為近十年罕見,已派70個督導組到各地去督導病蟲害防治情況,并強調盡快落實發放2億元水稻病蟲害防治資金。
蟲災或致玉米減產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日前發出警報,各地幼蟲大多已進入暴食期,一旦查治不利將使秋糧作物遭受巨大損失。
目前,受災地區正在進行病蟲害防治,但受災面積卻仍在不斷更新。據長春農業部門截至8月12日的統計,該市二代黏蟲發生面積達到124.8萬畝,已累計投入財政資金614萬元用于防蟲救災。
河北省農田受災面積為990萬畝,目前農業廳已通過財政協調了2000萬元資金,緊急采購8460臺煙霧機,并使用了一架直升機及大型施藥器械400多臺,完成重發區防治600萬畝。
眼下玉米正處于灌漿期,受蟲災影響,部分地區玉米或將減產甚至絕收,而這也會影響全國的玉米產量。農業部門尚未就蟲災影響作出相關報告,據河北省農業廳研究員張書敏透露,現在農業部門正忙著治蟲災,還沒有來得及進行評估。
吉林部分地區農民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映,由于蟲子產生抗藥性,他們不得不投入更多農藥。農安縣華家鎮農民賈連城說,今年鎮里玉米普遍減產,保守估計會減產四成~五成。
進口玉米減壓之路或不通
以往在國內玉米減產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進口來緩解國內價格上漲的壓力,但今年這個途徑或許不會太暢通,因為國際玉米主產區美國等地不久前剛曝出因干旱將大幅減產的消息。
聯合國(微博)糧農組織上周末發出預警,稱最近3個月來全球玉米價格上漲23%,小麥價格上漲19%,如果處置失當,全球將再次引發新一輪糧食危機。
與大豆嚴重依賴進口不同,我國每年進口玉米的數量有限,現貨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低,這也使國內玉米價格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不過今年稍有些例外,上半年我國進口玉米240.54萬噸,同比增65倍,其中大多來自美國。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