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獅被指靠負面信息謀利回應只談協會注冊問題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7日訊(記者李方)15日,中國經濟網發布《"熒光門"背后: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被疑"野雞機構"》的報道和《防止食品安全信息發布成為不當謀利手段》的評論,對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涉嫌借發布負面信息進行不正當謀利的做法提出質疑。當天下午,該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致電中國經濟網記者,對相關問題作出回應。隨后,董金獅也通過其他媒體作出回應。在這些回應中,董金獅反復強調在香港注冊的機構也有信息發布權,但對報道中質疑最多的協會是否存在不當經營行為、是否為關聯企業拉生意的問題卻避而不談。
避而不談是否存在不當經營
早幾年,便有人指出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與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關系不清,稱該中心向會員每月收取一千至三千不等的咨詢費,收款帳戶卻是一家名為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的企業。記者在一張2012年開具的發票上看到,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為某包裝企業提供業務咨詢,收取咨詢服務費24000元。
中國經濟網記者在業內人士提供的一份傳真上看到,通知單提示某企業繳納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的會費,共計12000元,匯款賬戶為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聯系地址與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地址相同。
某行業內人士指出,“繳納會費應該蓋行業協會的公章,并會給正規的收款單據,怎么會直接匯錢給另一家公司?這其中涉嫌違法經營。”
這個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就是與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一起發布方便面桶外層包裝紙熒光性物質含量超標的企業。
記者查證到,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的法定代表人正是董金獅本人。董金獅向記者承認,北京開發環保技術咨詢公司的辦公地點的確與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相同,但電話略有不同,基本上是在一起辦公。“我手頭有兩三百家企業,日本、臺灣和大陸都有。”董金獅說。
對于協會和關聯企業是否借發布負面信息進行不正當謀利的問題,董金獅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均沒有作出正面回應。
協會會長為某食品包裝企業老板
來源:中國經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