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茅臺:國酒的名號迷失的標準?
近期,貴州茅臺[229.62-4.04%股吧研報](600519.sh)因申請國酒商標一事鬧得沸沸揚揚,遭到行業的炮轟和國人的質疑。
所謂國酒商標,蘊含著國家形象與權威,且具有排他性和壟斷特質。白酒在尚無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之前,對于貴州茅臺而言,一旦國酒商標申請成功,則一舉越過行業和國家,企業標準搖身成了行業甚至是國家標準,同時意味著其他酒企再也不能使用國酒這一稱號,而茅臺也自然而然變成了權力和地位的象征。貴州茅臺此舉遭到行業炮轟和國人質疑,自在情理之中。
迄今為止,中國白酒行業并無標準,充其量也只是企業各自的標準。例如,茅臺的醬香型、五糧液[34.16-3.12%股吧研報]和瀘州老窖[39.09-4.45%股吧研報]的濃香型、洋河的綿柔型、汾酒的清香型、西鳳酒的鳳香型、老白干的特香型、董酒的董香型、三花酒的米香型等,諸多白酒企業有自己的定位和標準。正如某券商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所言,中國白酒行業實際上處于一個混沌狀態,自己有自己的標準,但在利益驅使之下,行業標準一直難產。
實際上,貴州茅臺優良品質與其所處環境和生產工藝有關,緊臨赤水河,在高溫的環境下釀造,且所選原料為糯高粱,皮厚肉小,經過多個復雜工序加工而成。茅臺作為醬香型白酒代表,雖其品質獲得諸多贊譽,但仍是一種小眾酒,并不能由此涵蓋整個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由貴州質檢院和貴州茅臺制定的醬香型白酒標準,在2011年已經通過通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認定,而除了這個醬香型標準,白酒行業中的濃香型、綿柔型、清香型、鳳香型、特香型等其他類型白酒,至今基本仍處于無標準的真空地帶。
同時,醬香型白酒標準雖然得到國家的認定,但是否為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并認識仍未可知,且貴州省副省長蒙啟良曾言茅臺受追捧是因為喝了不上頭,顯然難以令人信服。
在白酒標準不清不楚之際,貴州茅臺而這樣一個知名的民族企業,一個白酒行業的領頭羊,所做的不是致力于行業標準的推進,而是拿起“國酒”的大旗欲占山為王,其實質等同于踐踏同行“上位”.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