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初入職場一直都被人們持有懷疑觀望的態(tài)度,似乎這個名稱意味著一代人的集體不靠譜。實際上,過分自我和追求個性的也并非都是不靠譜,“90后”中認真、勤奮、有責任感的小青年也大有人在。舍身救人的“最美學警”李博亞、史上最年輕主編蔣方舟、新科奧運冠軍孫楊、葉詩文也都是“90后”,他們的所做所為讓人們看到“90后”閃光的一面。
一位論壇上“靠譜90后小組”成員表示,靠譜不靠譜是別人的評價,而做到問心無愧才是真的靠譜。
“90后”投遞員
“我被他們需要,所以要做得更好”
下午2時,三伏天的太陽能把人烤出油來,19歲的投遞員馮京鵬騎上他綠色的郵政自行車開始了當天的第二次投遞。路線是從公主墳一直到蓮花池一帶,往返要五六公里。這樣的路線,馮京鵬每天要走上三個來回,為這一帶上千戶居民送報紙和信件。這意味著,僅僅上車、下車這樣的動作,他每天就要重復上千遍。
就拿早起這件事來說,投遞部早上6點上班,馮京鵬每天5點鐘就要起床了。而此時,他的很多同學有的正在夢鄉(xiāng)中,有的可能打了一夜游戲才開始睡覺。工作每天都排得滿滿的,和以前的朋友也只能在晚上聯(lián)系。
馮京鵬父母還年輕,家庭也沒有負擔,他這個年齡的很多孩子每天還耽于玩樂。問他怎么能堅持留下來從事一份辛苦的工作,小伙子笑笑說,習慣了就好了,而且他喜歡這里的氛圍,特別像一個大家庭。師傅手把手地教他,同事人都很開朗,每天說說笑笑。這里有一個“職工小家”,員工能休息、能洗澡、有圖書能上網(wǎng)、還能做簡單飯菜,每天完成投遞回到這里就覺得是到家了。“這里有人情味兒。”馮京鵬告訴記者,單位有以前老北京四合院里人和人之間的感覺,他喜歡。
馮京鵬投遞的老小區(qū),老人在家的居多,見到他都十分關(guān)心。不少老人看見他都招呼:“小伙子,進來涼快涼快吧。”有的老人直接拿出冰棍塞在他手里。“我覺得我被他們需要,所以要做得更好。”
投遞部主任孟旭
他們會直接問“我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zhuǎn)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