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八月,橫山大地草木飄香,“羊”氣沖天。4萬多養羊戶精心飼喂著白云般的陜北絨山羊,捧出了鮮美不膻的“橫山羊肉”,喜迎8月25日至29日將在橫山舉行的“2012年全國羊產業經驗交流與學術研討暨中國·橫山首屆絨山羊節”盛會。
橫山“羊名天下”了。人們認同的背后是一項項驕人的殊榮和數據,讓橫山養羊戶顯得“底氣十足”:橫山縣先后被國家授予山羊板皮基地縣、絨山羊標準化生產示范縣、陜北絨山羊育種基地縣和主產區、中國百縣優勢特色陜北白絨山羊生產基地縣,“橫山羊肉”被全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實現養羊產值7.69億元,占到畜牧業總產值的62.5%,專業戶和家庭羊場年養羊純收入分別達2萬元、6萬元,人均5000元以上。
林草養牧以牧促林
橫山古稱懷遠,無定河輕快地蕩過這里,造就了沙漠與濕地共存、草原與農田相嵌、高原與峽谷比肩的獨特地理景觀。這里生產的羊肉肉質細嫩、肥瘦相間,高蛋白、低脂肪、無膻味,香味濃郁、風味獨特,被譽為“肉中之人參”。
憑借底蘊深厚的羊文化,橫山人從遼寧蓋縣引進白絨山羊與本地子午岑黑山羊雜交改良,培育出了新品種陜北白絨山羊,具有產絨量高、絨纖維細長、遺傳性能穩定、適應性強的特點,有“軟黃金”之稱。
2001年,橫山縣委、縣政府在全縣推行封山禁牧政策,將傳統的漫山放牧改為舍飼養羊,率先在全省完成了一場養羊技術革命。他們抓規劃、給政策,抓投入、注資金,抓典型、樹樣板,抓種草、立草業,大做羊文章,掀起了念羊經、搭羊臺、唱羊戲、發羊財的熱潮。
10年后,橫山羊產業又迎來了第二個春天。縣委、縣政府全面實施無定河產業板塊開發戰略,大區域布局、大板塊開發,在榆林市率先啟動林牧一體化模式,林草養牧、以牧促林,解決了白絨山羊生產基地建設過程中的深層次矛盾,向羊產業注入了強勁發展動力。這一點,該縣雷龍灣鄉永忠村的養羊戶感受頗深。
來源:榆林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