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約談”,此時的發改委與彼時大不相同。
日前,金龍魚、魯花、福臨門等食用油企業均向《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證實,近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對其進行了分別約談。不過,與往次約談不同,此次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并未向上述三家企業提出價格約束。
8月14日~1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前往浙江就經濟形勢進行調研。在調研過程中,溫家寶表示,經濟趨穩的基礎并不牢靠,經濟發展的困難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在此之前,中國內地的cpi以1.8%的增幅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低。這一切,都讓“控通脹”隱居幕后。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和中儲糧也不再為食用油企業提供低于市場價的廉價大豆。因此,當金九銀十的消費高峰即將到來之時,一度被視作“通脹”指針的食用油,恐怕將面臨一次反彈性的漲價到來。
未見價格約束
從2012年7月開始,國際大豆價格開始迅速上漲,而發改委價格司也開始“約談”各大食用油企業。一位參與約談的企業人士向記者透露,“發改委和我們溝通的問題都比較簡單,只提出了三點。”
記者了解到,在約談過程中,發改委首先要求各企業對國內油脂價格的中遠期價格走勢進行判斷。在此之后,又向企業了解了日常生產的情況。最后,要求各被約談企業提出穩定食用油市場的具體建議。
被約談的企業均向記者表示,國家發改委官員并未在約談中表達出明顯的“價格約束”態度,而在此之前的多次約談中,要求企業控制食用油終端產品價格的意思表達十分常見。此外,與往次約談不盡相同的是,本次約談也并未提及“補貼政策”。
2009年和2010年國內糧油價格同處于上漲周期,發改委為了控制價格,同時保障供應,為益海嘉里、中糧集團以及九三油脂都提供了價格較為低廉的國儲大豆。但是在此次約談過程中,國家發改委并未向金龍魚、魯花、福臨門等食用油生產企業提出這一“補貼政策”。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