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信部頒布的《葡萄酒行業準入條件》的正式實施,如果“原料保障能力”等規范得到強有力執行,必將會帶來整個葡萄酒市場的洗牌。
《準入條件》中規定企業原料保障能力不低于生產能力的50%,嚴格設立了門檻障礙,特別是對原料供應量、生產總量都進行了明確規定,相對保護了規模生產企業,特別是對上市公司具有積極意義。《準入條件》把一些中小酒作坊和灌裝企業擋在門外,不僅有利于競爭激烈的葡萄酒行業進行產業升級,而且還將國產葡萄酒推向了“品質為王”的時代。
國產葡萄酒迎來市場利好
《準入條件》對企業(項目)規模做出的規定,正規的葡萄酒生產企業一般都能達到。這個《準入條件》對有規模、有品牌、有基地的國產葡萄酒企業來說是一種利好,而對一些小企業則會產生不利影響。因為小企業的生產規模,包括技術能力、生產能力都達不到新的規范,所以一些小企業將無法進行葡萄酒生產,包括灌裝酒的生產。
《準入條件》鼓勵現有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整合資源,由此,占據國內葡萄酒產量半壁江山的張裕a、st通葡、莫高股份和st中葡等上市公司,以及諸如王朝、長城、威龍等國產葡萄酒行業的大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中國葡萄酒市場不僅吸引國外葡萄酒企業紛至沓來,也吸引了國內其他產業資本的大舉涌入。此次出臺的葡萄酒行業規范性制度,能夠把絕大多數潛在競爭者拒之門外,有利于控制行業競爭,促進規模企業做大。數據顯示,目前張裕a、st通葡、莫高股份和st中葡每年實際的葡萄產量超過行業總產能的40%。其中,張裕a至2011年年底在全國已經擁有30萬畝葡萄基地,2015年其位于煙臺經濟開發區的張裕國際葡萄研發與制造中心完工后,可年產葡萄酒、白蘭地等25萬噸。屆時,張裕年產能總計將達到40萬噸。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行業《準入條件》明確規定了生產總量,相對保護了規模生產企業,使國內葡萄酒龍頭企業優勢顯現。
來源:《酒海導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